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抚慰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朗朗诗词中体会到一种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今天我们分享李白写端午节的古诗的内容以及李白写端午节的古诗六句的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李白 清明节古诗端午节古诗有哪些
李白没有什么有关清明节和端午节的诗,不过其它的诗人有。例如:
《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旁余困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意思是: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毁者当运念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端午日赐衣》
唐代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意思是: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香罗衣是细葛纺成,柔软得风一吹就飘起,洁白的颜色宛如新雪。来自皇天,雨露滋润,正当酷暑,穿上它清凉无比。宫衣的长短均合心意,终身一世承载皇上的盛情。
端午节的古诗分享
五月初五,又是一年端午节。传说这一天是恶月恶日,犯了禁忌,五毒尽出,所以要兰汤沐浴,驱邪避毒。在古代,这也是一个很隆重的节日。人们可以互相嬉闹狂欢庆祝,赛龙舟、跳钟馗、贴符、挂艾草、佩香囊、系五色线等等,比之现在实在是热闹且有意思的多。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古诗分享,我们就一起读读端午的诗,感受下古人的端午节气氛。
《观竞渡》
题:“观竞渡,聚众临流称为龙舟胜会。”
聚众临河,观看龙舟竞渡。
《竞渡》
【唐代】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
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
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
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
果然夺得锦标归。
鉴赏:这首诗描绘的是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场景。也有人说诗中表面描绘龙舟竞渡的场面,实则讽刺阿谀奉承的小人。万事都有改变的可能,开始风光的不一定始终风光,做人不能见风使舵,而要脚踏实地。写景抒怀怎么解释都有合理之处腊档。
《系采丝》
题:“系采丝,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
汉代以青、赤、黄、白、黑五种色彩的丝线,扎成“长命缕”,系在臂上,可以驱除瘟病、避邪止恶。
《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宋代】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鉴赏:这首词描写了过端午的风俗习惯:吃多角粽、饮菖蒲酒、沐香花浴。算是有史料的价值。不过主笔却是写了一个深闺女子的生活:五色新丝缠的粽子,由金盘盛着,由侍婢送进,还要洗一个香花澡,做一个香梦,而想不到的是被黄鹂声唤醒。梦境交织着现实,写出了闺中女子的情思。欧阳修的词向来艳丽,一点没错。
《裹角黍》
题:“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
角黍即“粽子”。裹角黍即包粽子。图说“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菰,读作姑,是一种水生高秆的禾草类植物,其茎为筊白笋。今人包粽子以箸叶、箬叶、首哪芦苇叶为主。
《浣溪沙·端午》
【宋代】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轮芹乱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鉴赏:这首词写的是妇女欢度端午佳节的情景。上篇描述她们节日前进行的各种准备,下篇刻画她们按照民间风俗,彩线缠玉臂,小符挂云鬟,互致节日的祝贺。词风奔放恣肆的`苏轼也有这种安然淡雅的作品,可见有能力驾驭不同风格才称得上真正的大家。
《悬艾人》
题:“荆楚风俗以艾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
荆楚风俗,将艾草扎成人形,悬挂门户上,以避毒气。
《乙卯重五诗》
【宋代】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鉴赏:写这首诗的时候年过古稀的陆游正闲居家乡,“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的诗人,今天终于暂时放下了满腹的忧愤,融入了节日的欢快气氛之中。我们见惯了“飞霜掠面寒压指,一寸丹心唯报国”等表现亡国难收、雪耻不得、悲愤沉郁、一片赤诚的陆诗,这首闲适细腻的生活诗确实让我们倍感慰藉。可是在欢乐中还暗藏着伤感,在闲适也流露出无奈。放翁还是那个放翁,英雄已老,可毕竟还是英雄。
古代的诗人向来忧国忧民,又多失意,在这么个日子里缅怀屈原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儿,于是有了下面这些诗歌:
《采药草》
题:“五日午时蓄采众药治病,最效验。”
五日午时阳气最盛,以药草治病最具效验。譬如“午时水”,取饮、擦身,可袪百病。
《江上吟》
【唐代】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鉴赏:这是很能代表李白特色的一首诗,以江上的遨游起兴,表现了的是他向来鄙弃现实,向往美好自由的追求。李白向来推崇屈原,二人风格也是相似的浪漫,就如这首诗,一片神行,一气呵成,却又绵密工巧,独具匠心。虽然名气不如将进酒系列,却也是一气呵成,气势磅礴,算是李白风格大成之作。
《射粉团》
题:“射粉团,唐宫中造粉团角黍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唐宫中,造粉团、角黍(粽子),饤盘中,以小弓射之,中者得食。
《五月五日》
【宋代】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鉴赏:梅公毕生也是仕途不顺,而在诗坛上却享有盛名,可能是屈原留下了“不遇”的传统,有名望的文人少有毕生春风得意的好运。梅尧臣也是一样,所以他会怀着无限的悲愤、苦闷、渴望和痛苦的心情,写诗借屈原抒发情怀。不过他比屈原幸运得多,至少他还有自己的国家,而屈原当初已经是孑然一身。
《赐枭羹》
题:“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官以恶鸟,故食之。”
汉令郡国进贡枭(猫头鹰),作成羹汤,于端午赏赐官员,寓有除绝邪恶之意。枭读消,传说为食母恶鸟,故于端节捕杀。
《六幺令·天中节》
【宋代】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鉴赏:苏轼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然而少见评析的这首端午节佳作,与其他的那些“豪放”或“婉约”之作大有不同,仔细读来,意蕴深远,别具一格,令人赞叹。端午是“祛恶”的节日,这个“恶”大有深意,围绕着端午这一隐含意思,明暗虚实前后呼应。全词上片“述今”民间活动诸况,美轮美奂;下片追叙“湘累”人生故事,无限沧桑,一唱三叹。
《养鸲鹆》
题:“取鸲鹆儿毛羽新成者去舌尖,养之皆善语。”
鸲鹆,读作“渠浴”,又名“八哥”。图说,要在它换羽毛后,剪了舌头好学话。但是鸟学舌靠喉咙,剪舌头不符合科学。
《和端午》
【宋代】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
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
只留离骚在世间。
鉴赏:这首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竞渡悲冤,有无限的悲哀与无奈,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因此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此身早已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同是文人,这首诗表达的就是对前辈的无限敬仰和赞叹。
有关中秋,端午,重洋,春节,元宵节的诗词
关于中秋节的诗词:
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4、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 中秋月》
关于端午节的诗词:
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苏轼《浣溪沙·端午》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苏轼《浣溪沙·端午》
3、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骚在世间。——张耒《和端午》
4、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5、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6、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7、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 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8、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关于重阳节的诗词:
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2、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3、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郑谷《菊》
4、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关于春节的诗词:
1、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2、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4、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关于元宵节的诗词:
1、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
2、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3、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王守仁《元夕二首》
4、美人慵翦上元灯,弹泪倚瑶瑟。——朱敦儒《好事近·春雨细如尘》
5、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元好问《京都元夕》
古人谈笑间,不知明月到底何处去,曾去山中觅林泉,只见横峰峻岭,看不到青天的边缘。古人讲故事,谈及汉宫秋月,宫女环舞,枝头鸣禽,月影照池塘,满池清莲凝碧。古人忆往昔,歌唱楚辞,赞美山水,叹咏诗篇,唱道西湖清景,仙人到此处,韶华易衰,岁月无情。今天分享的李白写端午节的古诗的内容以及李白写端午节的古诗六句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