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的精美绝伦,源远流长,充满了智慧和情感。今天我们分享在狱咏蝉骆宾王的内容以及在狱咏蝉骆宾王翻译的知识。古诗词的火花和灵气更是令人着迷,非常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深度。
本文目录一览:
- 1、骆宾王在狱咏蝉全文
- 2、在狱咏蝉骆宾王原文及翻译
- 3、骆宾王《在狱咏蝉》
- 4、《在狱中咏禅》(古诗)
- 5、在狱咏蝉原文及翻译
骆宾王在狱咏蝉全文
骆宾王这首著名的《在狱咏蝉》诗是和王勃那首著名的《滕王阁诗》一样的,两首诗其实都是有一篇著名的序的,所以全称应该是《在狱咏蝉诗并序》。下面我为您整理骆宾王在狱咏蝉全文,希望能帮到您!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 南冠客思深(侵)。
那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 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 谁为表予心。
骆宾王在狱咏蝉
公元前678年,骆宾王刚荣升侍御史不久,因为性情耿直,在上书议事时触犯了武则天,随后又遭到了小人污蔑,以贪污和忤逆罪被判入狱,《在狱咏蝉》便是这次牢狱之中创作的。
《在狱咏蝉》有两部分组成,简短精美的骈文作的序和五律诗。序文是一段抒情故事,讲述了骆宾王作这首诗的起因,综合的叙述了蝉,借之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哀怨及希望朝廷能够明察秋毫为自己平冤的期望,为下面的主体诗文做好了铺垫。
序文中,骆宾王用典故来表达自己当时的心境与期望。在听到蝉鸣心中产生了悲伤之感,用反问的语气将蝉与他自己紧紧的结合在了一起。随后便开始综合性的叙述了蝉,包括蝉的形态,蝉的习性以及蝉有哪些美德,虽实在介绍蝉,但骆宾王将蝉影射到自己身上,用蝉寓己,达到了一种人蝉合一的境界。
做好了铺垫,在五律诗中,便将蝉与自我融合的更加彻底,使得骆宾王想要表达的感情与期望表现的更加淋漓尽致。从开始用蝉鸣来勾起了思乡之情,一个人在异乡,在狱中,对于家乡的思念比以往更深。接着一蝉一人的并排描述,让人与蝉结合在了一起,用比兴的手法来表达自己身陷囹圄、一事无成的凄戚猛惨感情。然后不提蝉,不提人,将自己与蝉真正的融合在了一起。
这首诗情感细腻深邃,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骆宾王深厚的功力。对于蝉的妙处不仅仅只是在于结构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蝉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了后世脍炙人口的佳作。
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蝉来写?
而且这首《在狱咏蝉》被后世评为千古咏蝉第一。虽然骆宾王在序文里头已经说了蝉的.高洁,但其实这背后还有中凯拍国古代深刻的蝉文化。首先,蝉蛹从地中蜕变,然后从地里爬出来再爬到树上,所以这个从地下蜕变,然后从洞里爬出来的过程在古人看来就非常神奇,我们小时候,经常去挖那个蝉蛹,就从洞里头掏出将要蜕变的蝉蛹来。在古人看来它神奇之处在于它代表了重生的寓意,人死后都要被埋在地下的,从地下、从洞里重新蜕变而出,这在古人看来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能力,代表了重生与复活。所以在古代的墓葬文化里,我们经常会发现玉蝉,它往往被死后的墓主含在口中,寄寓了重生的期望。蝉蜕变之后,爬到树端,每日高声歌唱,而且古人认为蝉不食它物,只饮清盯仔羡露,而露水本身就在中国古代文化里有着不可替代的寓意和内涵。我们在讲李贺的《青铜仙人辞汉歌》里头讲承露盘讲过这种承露文化,所以蝉既饮露,又引吭高歌,再加上蝉翼绫薄、蝉目永开。这在古人看来这样穿越生死、饮露高歌的蝉,简直就是君子的化身,就是永生的希望,所以一句“西陆蝉声唱”该是寄寓了狱中的骆宾王多少的心声啊!
在狱咏蝉骆宾王原文及翻译
在狱咏蝉注释与译文如下:
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深盯慎或秋季凯伍节寒蝉不停地鸣唱,
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
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孝段,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
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
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在狱咏蝉》是“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的诗作。这首诗与一般的咏蝉诗不同,感情真挚而充沛。全诗借蝉的高洁品行, “寓情于物”,抒发了自己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
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骆宾王《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前有一段小序,只是大多数唐诗选本都不收录。小序写了诗人被囚禁的原碧明粗因,以听讼堂在槐树下而联想到召伯在棠树下听讼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希望有司明察的愿望,又描写了蝉“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这样高洁的习性来表达自己“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诗人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平冤昭雪,一方面又担忧危机尚未平定。写这篇小序是因为看到蝉而联想到自己,希望各位知己能感受自己悲鸣寂寞的心情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下狱。其罪因,一说是上疏论事触忤了武则天,一说是“坐赃”。闻一多先生说,骆宾王“天生一副侠骨,专喜欢管闲事,打抱不平、杀人报仇、革命,帮痴心女子打负心汉”。这些话道出了骆宾王下狱的根本原因。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蝉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常见含义主要有两种,一是蝉叫声凄惨,诗人借其表现凄楚哀婉之情。或寄托家国覆亡之恨,或表达诗人哀痛之情。二是古人认为蝉居住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间烟火,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高洁的象征。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就是借用了蝉的第二种含义。 秋天里寒蝉叫个不停,被囚的人思乡愁情深。想着自己当年的模样,现在却满头白发只能自言自语。霜露重蝉难举翅高飞,大风起蝉鸣声被掩没。无人相信蝉居食高洁,又有谁能为我表冰心。蝉多数生存在夏天,夏蝉聒噪且富有活力,秋蝉则不同,蝉到秋天就濒临死亡,叫声也没有夏天那样热烈,这时的蝉鸣是槐培嘶哑的,诗人又被囚禁在牢狱中,无怪听到秋蝉的叫声就想起了家乡。在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磨难,诗人已经两鬓斑白,《白头吟》本是乐府曲名,诗人运用卓文君的典故表明自己对国家的忠心,同时有表明了自己已经不再年少,一语双关。后两句是借蝉来写诗人自己,用大风、霜露对蝉的摧残来表达自己在政治上所受的苦难,蝉的高洁没有人相信,正如诗人清清白白却无辜下狱,没有人替他申冤,悲凉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周珽在《 唐诗选脉会通悔镇评林》评价《在狱咏蝉》道:”次句映带“在狱”。三四流水对,清利。五六寓所思,深婉。尾“表”字应上“侵”字,“心”字应“思”字,有情。咏物诗,此与《秋雁》篇可称绝唱。“《资治通鉴》说骆宾王与李同时被杀,《朝野佥载》说是投江而死,《新唐书》本传说他“亡命不知所之”。其实我希望他最终是“亡命不知所之“。没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或许是去了山野田间,或许是陪伴青灯古佛,或许是浪迹漂泊,四海为家,总好过早早变成一缕亡魂。那个高洁的如同蝉一样饮秋之坠露的人不应该被俗世的污垢所抹杀。
《在狱中咏禅》(古诗)
咏蝉 / 在狱咏蝉
唐代: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客思深 一作:客思侵)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不堪 一作:那堪)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译文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圆碰,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无人知道我像秋蝉般的清廉高洁,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扩展资料
创作饥腔梁背景烂运
这首诗作于唐高宗仪凤三年(678年)。当年,屈居下僚十多年而刚升为侍御史的骆宾王因上疏论事触忤武后,遭诬,以贪赃罪名下狱。他敢抗上司、敢动刀笔,于是被当权者以“贪赃”与“触忤武后”的罪名收系下狱。此诗是骆宾王身陷囹圄之作。
骆宾王性格里有一种骨子里带来的骄傲与不平,他才学惊人,却仕途不济,一开始科举考试屡屡困于常务。后来被道王李元庆看中,招为幕宾,李元庆是李渊的十六子,是李世民的同父异母弟,本来是非常重视人才的,可是骆宾王在李元庆手下也尽显傲娇本色,李元庆后来也只好敬而远之。
后来骆宾王曾另寻出路,远赴塞外,有过数年的军旅生涯,所以后人曾经有观点认为它是唐代第一个走向边塞大漠的知名诗人,是唐代边塞诗的开山人物。
后来骆宾王重回长安,所任也是微职。他在长安和卢照邻一样,眼中尽是不平与批判,写下著名的长篇歌行《帝京篇》,又揭露当时长安繁华背后喧嚣与黑暗而言,骆宾王的《帝京篇》与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可谓双璧,而《帝京篇》今天更在《长安古意》之前。
骆宾王终于做到了侍御史的位置上,这是一个从六品的官职,才不过做了几个月,就因为他多次上书触怒了当时当政的武氏集团,于是被栽赃下狱,于是悲愤莫名的骆宾王在狱中写下了这首千古名作——《在狱咏蝉》,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表明心志。
在被羁押了一年多之后,骆宾王才终于得以出狱,此后他也任过一些小官儿,但大多数时间都是江湖漂泊、羁旅天涯。
在狱咏蝉原文及翻译
在狱咏蝉原文及翻译如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感而缀诗,贻诸知己。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是受案听讼的公堂,那里有数株古槐树。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但听讼公堂在此,像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卖改一般。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秋蝉鸣唱,发出轻幽的声息,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所以,它的清廉俭信,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它蜕皮之后,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等待时令而来,遵循自然规律;适应季节变化,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在高树上临风吟唱,那姿态声韵真是御穗天赐之美,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我的处境困忧,遭难被囚,即使不哀伤,中拆判也时时自怨。
像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听到蝉鸣的声音,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同情我像微小秋蝉般的飘零境遇,说出来让大家知道,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这不算为正式文章,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深秋季节寒蝉叫个不停,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么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有谁能相信秋蝉是这样的清廉高洁呢?又有谁能为我这个无辜而清正的人申冤昭雪呢?
《在狱咏蝉》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
中国古诗词的传承和发展,让我们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也能够激发我们对美好的向往,去体会及欣赏古代文化的丰富性和精妙之处。今天分享的在狱咏蝉骆宾王的内容以及在狱咏蝉骆宾王翻译的知识,如果大家有补充,可以随时找到站长哦。总的来说,中国古诗词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文学形式,它曾经给我们带来过无尽的智慧和激情,也将会继续为我们带来更多的灵感和思考。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