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的精美绝伦,源远流长,充满了智慧和情感。今天我们分享柳宗元简介的内容以及魏学洢简介的知识。古诗词的火花和灵气更是令人着迷,非常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深度。
本文目录一览:
- 1、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 2、柳宗元简介
- 3、柳宗元简介 50字内
- 4、柳宗元资料 个人简介
柳宗元的生平简介
朋友你好:
译文: 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在当时文林同辈都推崇他。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晌轮职务。贞元十羡歼九年(803),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即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柳宗元又转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既遭贬逐,在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阻塞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行走文章。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凄侧哀婉。
元和十年(815),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今属广西)刺史。那时朗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兄谨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绝域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如果母亲不去,母子各在一方,这便成为永别。我和禹锡是好朋友,我哪能忍心看他母子这样呢?”于是起草奏章,请求把柳州授给刘禹锡,自己却到播州上任。恰巧裴度也奏请照顾刘禹锡母子,所以刘禹锡最终改授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
柳州风俗,用男或女作为抵押去借钱,如果过期没还钱,人质便被钱主所没收。柳宗元到了柳州,便革掉这种风俗。对那些已经被钱主没收的男女,柳宗元自己出私钱将他们赎回,归还给他们的父母。长江至岭南之间,凡是想考进士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随柳宗元,拜他为师。凡是经柳宗元指点过的人,一定会为成名士。柳宗元著述很多,名声震动当时,那时他的号是“柳州”。著有文集四十卷。元和十四年(819)十月五日去世,终年四十七岁。观察使裴行立帮柳宗元办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和儿子返回京师,当时的人都赞扬他很有义气。
行不?希望能帮你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 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 并称为 “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轿敏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闭亮枝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翻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成林的竹子,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非常高兴 。于是砍伐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看到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整个潭底是一整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键厅露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潭底的石头上,鱼影静止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览的人互相嬉戏。
顺着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流的岸势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水面,有的地方被淹没了,或现或隐。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无法看到潭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四周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深寂静 得使人感到忧伤。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久的停留,(我)于是记录下这番情景便离开了。
同我一起游览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崔恕己,一个叫崔奉壹。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汲井漱寒齿,清心拂尘服。
闲持贝叶书,步出东斋读。
真源了无取,妄迹世所逐。
遗言冀可冥,缮性何由熟。
道人庭宇静,苔色连深竹。
日出雾露余,青松如膏沐。
澹然离言说,悟悦心自足。
【翻译】
汲来清凉井水漱口刷牙,心清了再拂去衣上尘土。悠闲地捧起佛门贝叶经,信步走出东斋吟咏朗读。佛经真谛世人并无领悟,荒诞之事却为人们追逐。佛儒精义原也可望暗合,但修养本性我何以精熟。道人禅院多么幽雅清静,绿色鲜苔连接竹林深处。太阳出来照着晨雾余露,苍翠松树宛若沐后涂脂。清静使我恬淡难以言说,悟出佛理内心畅快满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古诗全文如下: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纹身地,犹是音书滞一乡。
【翻译】
从城上高楼远眺空旷的荒野,如茫茫海天般的愁思涌了出来。急风胡乱地掀动水中的荷花,密雨斜打在长满薜荔的墙上。山上的树重重遮住了远望的视线,江流曲折就像九转的回肠。我们一起来到百越这个少数民族地区,虽然处于一地音书却阻滞难通。
《早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翻译】
腊梅在高高的树上早早地绽放,花朵儿映着碧蓝的南国天空。夜晚北风吹来缕缕清香,清晨严霜滋润花朵洁白的华容。想将花儿赠给万里外的亲友,路途遥远重重山水阻隔。寒风中花朵就要凋落,又能用什么来抚慰远客。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翻译】
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
《赠江华长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老僧道机熟,默语心皆寂。
去岁别舂陵,沿流此投迹。
室空无侍者,巾屦唯挂壁。
一饭不愿馀,跏趺便终夕。
风窗疏竹响,露井寒松滴。
偶地即安居,满庭芳草积。
【翻译】
老和尚精通释氏道义,整天默默不语而心神宁静。据说是去年离开舂陵,沿着潇水投奔零陵。居室简陋没有侍者,只有毛巾鞋子挂在壁屏。用餐时一粒饭都不肯剩存,饭后盘腿而坐直至太阳西沉。窗外风吹稀疏的竹枝沙沙作响,井边的老松上清露泠泠。适合的地方就是安居的场所,庭院青悠悠芳草芬馨。
《零陵赠李卿元侍御简吴武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理世固轻士,弃捐湘之湄。
阳光竞四溟,敲石安所施。
铩羽集枯干,低昂互鸣悲。
朔云吐风寒,寂历穷秋时。
君子尚容与,小人守竞危。
惨凄日相视,离忧坐自滋。
尊酒聊可酌,放歌谅徒为。
惜无协律者,窈眇弦吾诗。
【翻译】
太平世道当然看不起学子才人,我们自然被抛弃流放到潇湘边上。仿若太阳的光芒已普照四海,像敲石闪出的火花就毫无用处一样。我们像被摧残了羽毛的鸟儿停在枯枝,高吟低唱相互应和,声声悲伤。北方的黑云吹来了阵阵风寒,在这深秋季节柳宗元简介,一片空寂荒凉。处境凶险,君子们更注重从容闲逸,小人们只是畏缩自保,战兢恐慌。悲凄时,我们天天相互探视,忧愤之情又因此而不断滋长。斟饮几杯酒,自己可以聊且忘忧,而纵情歌唱,那肯定别人决不会听赏。只可惜,眼下你这位调音知己不在,不能把我们的诗歌美妙地弹唱。
《古东门行》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汉家三十六将军,东方雷动横阵云。
鸡鸣函谷客如雾,貌同心异不可数。
赤丸夜语飞电光,徼巡司隶眠如羊。
当街一叱百吏走,冯敬胸中函匕首。
凶徒侧耳潜惬心,悍臣破胆皆杜口。
魏王卧内藏兵符,子西掩袂真无辜。
羌胡毂下一朝起,敌国舟中非所拟。
安陵谁辨削砺功,韩国讵明深井里。
绝胭断骨那下补,万金宠赠不如土。
【翻译】
亚夫平叛,天兵发威;横扫千里,所向披靡。鸡鸣狗盗,雕虫小技;如蚁门客,貌合神离。少年刺客,杀人无忌;官兵捕快,丧失警惕。歹徒一吼,护卫逃逸;可怜冯敬,遇刺归西。凶手得逞,狞笑窃喜;文武噤声,惊若木鸡。魏王救赵,虚情假意;子西被害,可痛可惜。相如讽喻,车轼防断;吴起劝谏,修德第一。袁盎枉死,真凶难辨;聂政行侠,深井认尸。忠良殉国,人头落地;厚葬犹可,宠赠予谁。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翻译】
海边的尖尖的山峰如同剑锋,在这悲秋的季节,处处都感到它在刺痛我的愁苦的心肠。倘若能够把自己的愁肠和身子割成千亿份,撒落在峰头上眺望故乡。
《诏追赴都回寄零陵亲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每忆纤鳞游尺泽,翻愁弱羽上丹霄。
岸傍古堠应无数,次第行看别路遥。
【翻译】
常想起小鱼在水池里浮游,又担心翅膀太嫩难上云霄。乘船赴京,傍岸的土堡已是无数,一程一程,回看零陵亲故却越加远遥。
《汨罗遇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翻译】
我从南方归来不必再象屈原那样为报国无门而悲伤自怜,眼看着就能回到长安回到朝堂。在这春风中行进在汨罗江边的路上,回想起先贤,激励着自己要有所作为,不要辜负了这开明的时代。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荆州不遇高阳侣,一夜春寒满下厅。
【翻译】
许多故旧相送一个不合时宜的人,忍受别离的苦痛寂寂寞寞到了长亭。贬谪南荒从未遇到郦食其那样的朋友,长夜难眠,春寒料峭充满下厅。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翻译】
永州十年艰辛,憔悴枯槁进京;长安三旬未尽,奉旨谪守边庭。踏上汉时故道,追思马援将军;昔日石人何在,空余荒草野径。你我无心攀附,奸佞诽谤忠臣;诗文竟致横祸,劝君封笔隐名。今日生离死别,对泣默然无声;何须临河取水,泪洒便可濯缨。
《别舍弟宗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零落残红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翻译】
生离死别人间事,残魂孤影倍伤神;柳江河畔双垂泪,兄弟涕泣依依情。奸党弄权离京都,六千里外暂栖身;投荒百越十二载,面容憔悴穷余生。桂岭瘴气山林起,乌云低垂百疫行;欣闻洞庭****好,水天浩淼伴前程。聚会惟赖南柯梦,相思愿眠不醒枕;神游依稀荆门现,云烟缭绕恍若真。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翻译】
我亲自种植黄柑二百株,春天到来时枝叶青翠,城西北隅一派碧绿。我象屈原一样喜爱这天生的美树。不学李衡那样把柑树当作木奴来谋利。多少年才能闻到它那象喷雪船开放出来的白色的花香?又是谁人来摘下那看去象垂珠般的果实呢?如果让我等到柑树成林的时候,它的果实滋味还能够供养我这个老人的。
《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谪弃殊隐沦,登陟非远郊。所怀缓伊郁,讵欲肩夷巢。
高岩瞰清江,幽窟潜神蛟。开旷延阳景,回薄攒林梢。
西亭构其巅,反宇临呀庨。背瞻星辰兴,下见云雨交。
惜非吾乡土,得以荫菁茆。羁贯去江介,世仕尚函崤。
故墅即沣川,数亩均肥硗。台馆葺荒丘,池塘疏沉坳。
会有圭组恋,遂贻山林嘲。薄躯信无庸,琐屑剧斗筲。
囚居固其宜,厚羞久已包。庭除植蓬艾,隙牖悬蟏蛸。
所赖山川客,扁舟枉长梢。挹流敌清觞,掇野代嘉肴。
适道有高言,取乐非弦匏。逍遥屏幽昧,淡薄辞喧呶。
晨鸡不余欺,风雨闻嘐嘐。再期永日闲,提挈移中庖。
【翻译】
遭贬被弃可不同于隐逸,只在近郊登山散心。不敢与伯夷、巢父比肩,只求能缓解心中的郁闷。高高的朝阳岩俯瞰清江,幽深的洞窟神龙深潜。朝阳才照过开阔的岩口,又跃过了岩顶的树林之颠。西亭建在岩洞顶端,突起的屋檐伸向蓝天。抬头已看见星辰升起,亭下可看见云腾雨欢。可惜这不是我的故乡,广袤的原野香草弥漫。儿时曾去过长江边上,历来求仕都只在中原我的故乡就在沣水边,家宅附近有数亩良田。山丘上建有亭台馆舍,池塘与深泽碧水相连。只因恋着仕途的官职,于是招来山林的嘲讽。微薄的我确实没有用,琐屑的俗事看得太重。囚居异地固然是活该,蒙受的羞辱早已包容。我在庭院里种了蓬艾,窄小的窗户悬着蟏蛸。幸有山水客屈就来访,驾一叶扁舟摇着长梢。舀一瓢清流胜过美酒,采摘些野菜可代佳肴。志趣相一致言谈高妙,互相娱乐也无需弦匏。逍遥的生活驱走了晦气,淡薄的心境隔断了喧嚣。报晓的公鸡不会欺骗我,风雨中听见了鸡鸣嘐嘐。我希望还会有更多闲暇,携家厨再来此游乐逍遥。
《南涧中题》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
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
始至若有得,稍深遂忘疲。
羁禽响幽谷,寒藻舞沦漪。
去国魂已远,怀人泪空垂。
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
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
谁为后来者,当与此心期。
【翻译】
深秋的寒气聚集在南涧,中午时分我独自游览。回环的秋风在涧中响起,碧树的影子如吹洞箫似的摇晃。初来这里就像别有感触,稍入深涧觉似忘了疲散。在幽深的山谷响起像被系住的鸟儿叫声,涧中的寒藻在涟漪中回荡。梦里总是魂游那已离开了的京城,怀念故人的泪水徒有悲伤。孤独的生活容易伤感,迷失道路才感到少有适合归宿的地方。究竟为什么我会如此消沉,内心的苦闷彷徨自有自己知道原因(作者因为支持新政,被贬于此,回朝无望)。将来有谁迁谪到永州,也会和我似的“吟诗愁肺肝”。
《游石角过小岭至长乌村》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志适不期贵,道存岂偷生。
久忘上封事,复笑升天行。
窜逐宦湘浦,摇心剧悬旌。
始惊陷世议,终欲逃天刑。
岁月杀忧栗,慵疏寡将迎。
追游疑所爱,且复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长乌遂遐征。
磴回茂树断,景晏寒川明。
旷望少行人,时闻田鹳鸣。
风篁冒水远,霜稻侵山平。
稍与人事闲,益知身世轻。
为农信可乐,居宠真虚荣。
乔木馀故国,愿言果丹诚。
四支反田亩,释志东皋耕。
【翻译】
只期达到明道志,不求富贵怕偷生。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学道人。才贬永州司马时,食宿不安心担惊。先怕横遭世人议,后恐帝王赐死刑。担心今随岁月去,闲散无事少应承。畅游山水本所爱,排遣郁闷舒我情。幽静石角信步至,远村长乌得空行。茂林遮断石磴路,穿林突现平川明。远望但见行人少,时闻田鹳三两声。风吹竹低远水现,傲霜稻海与山平。参与人间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轻。为农确有真欢乐,居官满篇虚荣心。朝中不乏栋梁材,但愿为国献忠诚。我欲弃官归田园,躬耕东皋慰平生。
《雨后晓行独至愚溪北池》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宿云散洲渚,晓日明村坞。
高树临清池,风惊夜来雨。
予心适无事,偶此成宾主。
【翻译】
昨夜的落云闲散地飘浮在水中的小洲,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山村的茅庐。清清的池塘边高树挺立,微风吹落了夜雨带来的满树珍珠。我的心中正好平静无事,与美景相对恰如宾客与主人相处。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翻译】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夏昼偶作》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柳宗元简介,山童隔竹敲茶臼。
【翻译】
永州的夏天又湿又热,困得使人像醉汉打盹,推开北窗,凭案酣睡长精神。中午醒来,只觉得大地死一般的寂静,隔着竹林,惟有山童捣制新茶时敲击茶臼的声音。
《雨晴至江渡》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江雨初晴思远步,日 *** 向愚溪渡。
渡头水落村径成,撩乱浮槎在高树。
【翻译】
雨后初晴想到远处的江边散步,日落西山独自走向愚溪渡口。只见洪水消退,村旁的小路重现,漂浮的木筏散乱,有的高挂在树的枝头。
柳宗元简介 50字内
50字简介:柳宗元(773年-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运城)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819年,十一月初八,柳宗元病逝,享年47岁。
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为当道者嫉恨,除短暂奉召入京外,终生未再北还。柳宗元寓情山水而不忘国政,特别因首创“寓言”体,留下“黔之驴”“临江之麋”“捕蛇者说”等小品而别具一格。
其文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其出于河东柳氏,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复号柳柳州。
扩展资料
文学成就:
贞元、元和年间,柳宗元开始写作散文,他的理论主张和韩愈不尽相同,但反六朝骈文与复古的观点却一致。柳宗元所谓的“道”,比韩愈更广泛。他的散文创作成绩优美,是韩愈古文运动有力的支持者。
柳宗元散文作品数量多,体裁多样化,论说文剖析精辟,思理精密,词句严谨;寓言小品短小精炼,形象生动,深藏讽喻,寄意深远。
柳宗元山水游记简洁秀美,情景交融,体物入微,能把握自然景物本身的特征,善用比喻,形象生动,雄深雅健,简明峻洁,记旨深远,往往寄寓作者幽愤之情。为山水游记之宗,如《永州八记》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理性强,笔锋犀利,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枯知《溪居》、《江雪》、《渔翁》。
柳宗元擅写政论(如:《封建论》)、传记,如《捕蛇者说》 、山水游记,如《永州八记》,也善写寓言,如《三戒》 (临江之麋、永某氏之鼠、黔之驴)、《罴说》、《蝜蝂传》。诗歌方面,著名的有《江雪》等。
前人把他与王维、孟腊丛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内容近于陶渊明诗,语言朴素自然,风格淡雅而意味深长。另外一些五古则受谢灵运影响,造语精妙,间杂玄理,连制题也学谢诗。但柳诗能于清丽中轮败樱蕴藏幽怨,同中有异。柳诗还有以慷慨悲健见长的律诗。
柳宗元资料 个人简介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11月28日),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山西运城永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知销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的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与河东薛氏、河东裴氏并称“河东三著姓”),祖上世代为官(七世祖柳庆为北魏侍中,封济阴公。
柳宗元的堂高伯祖柳奭曾为宰相,曾祖父柳从裕、祖父柳察躬都做过县令)。其父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卢氏属范阳卢氏,祖上世代为官。柳宗元只有两个妹妹。
792年,柳宗元被选为乡贡,得以参加进士科考试。
793年,21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亲柳镇去世,柳宗元在家守丧。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并中榜,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调回长安,任监察御史里行。从此与官场上层人物交游更广泛,对政治的黑暗腐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逐渐萌发了要求改革的愿望,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重要人物。
805年(贞元二十一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顺宗即位后,重用王伾、王叔文等人。柳宗元由于与王叔文等政见相同,也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
永贞革新失败后,9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11月,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815年,柳宗元离开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学、政治、历史、文学等方面进行钻研,并游历永州山水,结交当地士子和闲人,他写下《永州八记》(《柳河东全集》的540多篇诗文中有317篇创作于永州)。
819年(元和十四年),宪宗实行大赦,宪宗在裴度的说服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宋高宗加封柳宗元为文惠昭灵侯。
扩展资料:
少年成名:
柳宗元的巨大成就是他从小在良好的家庭教育下刻苦学习的结果。父亲柳镇为官清廉,学识渊博,母亲卢氏知书达礼。
天资聪颖的柳宗元在四五岁时每天吃过早饭就跟着母亲读古诗、古赋,认字,写字,抄写诗文。到了七八岁已经能背出不少诗文名篇,还能写出很不错的短小诗文了。
柳宗元十二三岁时,父亲赴湖北、广西一带做官,他随父同行,得以游览夏口、长沙等历史名城,广泛地接触了社会,目睹了社会弊政和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这次旅行对他的思想影响很大,从此他立下了革除弊政、振兴国家的鸿鹄大志,他决心像古代杰出人物那样有所作为,建功立业。
万丈高楼平地起,他知道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首先立志于学。从此,他更加刻苦地博览群书,特别是对秦汉时期的经史著作,反复州隐研读,批判地吸收,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渐渐地,他更显得才华出众、精深过人了。
一天,有一位姓崔的御史中丞来拜见柳宗元,周围的人大为惊奇。原来中丞也无事不登三宝殿,他是想让柳宗元代他给皇上写奏章的。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这一年的8月,心怀不轨、妄图发动叛乱的李怀光被官军讨平了,御史想写表向皇帝祝贺,他听说柳宗元是一位少年才子,特地来请他代写。
柳宗元知道写这类东西不仅需要文笔好,而且需要有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只见他略作沉吟便提笔疾书,一气呵成,写出了《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
这篇文章观点鲜明,文笔流畅,而且气势磅礴,鞭辟入理。此文的手抄本不胫而走,文人学士们争相传抄。童子柳宗元之名一下子轰动朝野,传遍了京城长安。只可惜这篇文章现在已经残缺不全了。
柳宗元21岁时考中进士,26岁时又考取了“博学鸿词科。”从此,他走上了做官的道路,后来他参与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被贬到永州、柳州。
从政之余,他写下了很多优秀的散文和诗。他的诗,风格清峭,散搭迹游文也峭拔矫健、说理透彻、结构谨严,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柳宗元
中国古典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源远流长,经历过各个朝代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古代诗词,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在文人之间流传,影响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在社会上也起到了弘扬文化的作用。而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则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此外,中国古典文化还包括了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都给后代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光芒。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今天分享的柳宗元简介的内容以及魏学洢简介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