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一种古典文学的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发人深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分享西江月秋收起义的内容以及西江月苏轼的知识。古诗词中有着诗人的情感、智慧和哲理,反映的也是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常见的古诗词有《汉乐府》、《诗经》、《唐诗宋词》等,其中的诗句不仅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引发深刻的思考。
本文目录一览:
西江月·秋收起义的作者简介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遗体在北京天安门水晶棺内。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思想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悔慎知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孝尺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碧消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同时他也是优秀的诗人,书法家。主要著作《毛泽东选集》(四卷)、《毛泽东文集》(八卷)、《毛泽东诗词》(共43首)。
七江与秋收起义的内容是首诗
《西江月·秋收起义》作者:毛泽东军叫工农革命,
旗号镰刀斧头。
匡庐一带不停留,
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
农民个个同仇。
秋收时节暮含猜铅云愁,
霹雳一声暴动。
【题解】
一九二七年八月七日,共产国际令中共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八七会议)。会议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并选举了以瞿秋白为首的新领导集团。瞿要求各地组织暴动,开始了中共谈好历史上所谓的瞿秋白“左”倾机会主义。毛泽东参加了八七会议,会后被中央派往湖南组织秋收暴动。九月九日,驻在修水的原武汉政府警卫团(团长卢德铭是中共党员),安源煤矿工人,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联合举行秋收暴动。毛泽东当时在铜鼓指挥平江、浏阳农民义勇军。暴动队伍计划先攻克平江、浏阳,然后从南北两路包抄长沙兆拍,但在平江、浏阳先后失利。九月十九日,队伍退至浏阳文家市,毛说服众人向江西萍乡撤退。十月,暴动队伍被毛泽东带上井冈山。
西江月·秋收起义的介绍
1927年,毛泽东等亲自领导了震惊中外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起义结束后,毛泽东奋笔疾书写下了《西江月·秋收暴动》。1986年9月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诗词选》,根据毛泽东的修改抄件重新发表了《西江月·秋收暴动》,诗词中将“修铜”改为“匡庐”,将“便向平浏直进”,改为“要向潇湘直进”,“沉”改为“愁”。后改名《西江月·秋收起义》这首词分上唯誉铅下两阕,采取倒叙的写法。 上阕阐述了秋收起义的特点及暴动的地点、经过。下阕分析了秋收起义爆发的原因及时间。“农民个个同仇”,反映了当时严重的阶级对立,“地主重重压迫”是造成这一阶级对立的根本原指好因。在被严重剥削的情况下,秋收时节却是“暮云沉沉”,正可谓是官逼民反,于是“霹雳一声暴动”,在毛泽东等的带领下,湘赣边界爆发了秋收起义。《西江月·秋收起义》尽管只有短短的50个字,却虚乱真实地再现了秋收起义的历史,具有诗史价值,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秋收起义历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史料。
西江月秋收起义是什么革命
无产阶级革命
秋收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战略转变中的重大事件。它高举共产党的旗帜,首刨工农革命军,率先提出了比袜纯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最早、最快地将革命力量转向农村,实现了革命从城市退却和向农村进攻的统一,竖派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端。 湘赣边秋收起义和向井冈山进军,首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并且开始了在农村余好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的伟大实践。秋收起义保存下来的工农革命军,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骨干之一。
西江月·秋收起义的创作背景
1927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全国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同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在秋收季伍码节举行武装暴动。会后,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星夜兼程赶回湖南,组织在湘鄂赣发动秋收起义。9月9日起义时,毛泽东任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在江西安源,毛泽东部署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岩旁一师,下辖三个团,分三路由江西出发,会攻湖南省会长沙。经与国民党军激战,部队损失很大,9月19日,部队撤至浏阳文家市。经过著名的“三湾改编”,10月,部队沿罗霄山脉进入井冈山地区,成功地创立了中国第腔枣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本词作于秋收起义开始时。
中国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深入流传了几千年。它以其独特的诗句,表达出生活的美好,揭示出一个时代的文化气息,展示出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今天分享的西江月秋收起义的内容以及西江月苏轼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