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一种古典文学的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发人深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分享姜夔的内容以及姜夔最有名的三首词的知识。古诗词中有着诗人的情感、智慧和哲理,反映的也是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常见的古诗词有《汉乐府》、《诗经》、《唐诗宋词》等,其中的诗句不仅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引发深刻的思考。
本文目录一览:
古代诗人姜夔生平介绍
姜夔出生于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的一个破落官宦之家,他的父亲姜噩,是绍兴十八年进士,先后官任新喻(今江西新余)县丞,汉阳(今湖北武汉)知县,在知县任上病卒。他很小的时候,就跟随父亲到任职地,父亲死后,十四岁的姜夔依靠姐姐,在汉川县山阳村度完少年时光,直到成年。因为祖籍属饶州鄱阳,他曾于公元1174年(淳熙元年)至1183年(淳熙十年),四次回家乡参加科举考试,均名落孙山。他自号白石道人,是一位在宋代词坛中,开创清空词风的著名词人。少年才俊,风流儒雅。“白石自定歌曲六卷,共六十六首,耳有本事之情词,乃得十七八首”,白石三分之一得情词皆永妓之作。
姜夔较早得恋情是在合肥,时年21岁,淳熙三年(公元1176年)他到淮扬,作《扬州慢》。“合肥双飞情恋”即从此开始。《淡黄柳》题序云: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惟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曲,以纾客怀。词云: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惟有池塘自碧。此词是为合肥姊妹所写的情书,在白石得其他情书中以“大乔”、“小乔”喻此合肥双艳。如《解连环》云:玉鞭重倚。却沉吟未上,又萦离思。为大乔、能拨春风,小乔妙移筝,雁啼秋水。柳怯云松,更何必、十分梳洗。道郎携羽扇,那日隔帘,半面曾记。西窗夜凉雨霁。叹幽欢未足,何事轻弃。问后约、空指蔷薇,算如此溪山,甚时重至。水驿灯昏,又见在、曲屏近底。念唯有、夜来皓月,照伊自睡。此情别之词,特别点出了姊擅琵琶,妹擅弹筝得情形。后约无期,落得“照伊自睡”。
姜夔33岁时,在鄂北的沔东,十分怀念合肥名叫“莺莺”、“燕燕”,姊妹花,后在金陵途中感梦而作《踏莎行》: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行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淳熙十六年(1189),他和“合肥双艳”已经分手多年,在湖州游玩,湖州的秀水画船使他记起了当年在合肥姊妹初识的情形:“双桨来时,有人似、旧曲桃根桃叶。歌扇轻约飞花,蛾眉正奇绝。(《琵琶仙》)”
公元1191年(绍熙二年),35岁的姜夔从合肥出发,泛巢湖,作《满江红》词,以浪漫的笔法和想像,讴歌巢湖仙姥,兼怀古叹今。这年夏天,又到金陵谒见杨万里,期间作了《醉吟商小品》词,怀念合肥情侣。秋天,再度奔赴合肥,作《凄凉犯》词,通过对合肥城邑荒凉景色的描写,抒羡态发自己的忧国之思。姜夔和合肥姐妹的感情,是他一生中极为重要的感情经历。从二十多岁认识这对姐妹以来,他有过多次合肥寓居之举,直到绍熙二年秋,那对姐妹离开合肥才止。他在这年作的《秋宵穗卜吟》中无可奈何的说:“卫娘何在,宋玉归来,两地暗萦绕。摇落江枫早,嫩约无凭,幽梦又杳。”对她们的离去表现出无比伤感和眷恋。又作《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钗燕笼云晚不忺,拟将裙带系郎船。别离滋味又今年。杨柳夜寒犹自舞,鸳鸯风急不成眠。些儿闲事莫萦牵。是年合肥东归,又有忆别之作:《长亭怨慢》一词写道:“阳春三月,絮花飘尽,小户人家的门前柳暗荫浓。”可以想象,那聚居其中的一家人多么温暖安恬。然而,多情的'词人却要与情人分开。曲折迂回的淝水向远处延伸,零乱的船帆在暮色中把词人载向茫然失落的去处。夕阳西沉,送他登程的情人倩影渐渐模糊,最后连熟悉的合肥城池轮廓也看不清了。词人一遍遍回味着情人的叮嘱:“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要他尽早回来,花猜派穗朵般的人儿,怎能没个护花人呢?相别匆匆,行也匆匆,分手得太轻易。这“轻易”给后来的白石留下深深的悔恨。“淝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鹧胡天》)以致到了晚年,他住在杭州,一到灯会就满怀凄凉。“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花满市,月浸衣,少年情事老来悲……看了游人缓缓归”(《鹧鸪天》)。分离得久,梦中情人的玉容也开始模糊:“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小鸟啼”。发展到后来,梦中也难以再有情人的温存:“几度小窗幽梦手同携。令夜梦中无觅处,漫徘徊,寒浸被,尚知。”
姜夔离开合肥时,与情人是相约重会的,但命途多艰,身不由己,重温旧好的梦到底没有兑现。《江梅引》写道:“俊游巷陌,算空有古木斜晖。旧约扁舟,心事已成非。”当年我们快活地游玩的那街道,如今该只剩下古木斜阳,一片箫索。我曾和她约好,乘扁舟回去;这桩心事,看来已是泡影。我临别写过一首歌词,说是春草葳蕤的时候就回淮南,现在又是芳草萋萋的季节了。“淮南好,甚时重到?陌上生青草”(《点绛唇》)。姜白石词风清绝,不坠凡尘,为人潇洒,不拘泥世俗之见。相传他曾过访著名诗人范成大,在座中见其歌伎小红,深为倾倒,填下千古流传的《暗香》、《疏影》二词:《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疏影》:“……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
范成大便以小红相赠,姜夔携美还乡,自吴江垂虹桥下过,诗兴大发,写了一首七绝:“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小红是范石湖送给姜夔的妾。白石每作新词,即自吹箫,小红随即歌而和之。那是多么其乐融融的情景!是后世文人最为羡慕的艳遇之一。白石晚年凄凉,小红遣嫁,他落魄一生,居无定所,因为无家,也就没有娶妻的基本条件,一个风流才子没有“红袖添香”的落寞是可想而知的。后来姜夔为了生计,应为官的朋友之邀去做了幕僚,离开了合肥,与姐妹分手时曾誓言必来迎娶,订下白首之约。但后来竟没有结果,他于绍熙二年最后一次去合肥时,二女已人去楼空,一场苦恋,终成绝唱。宁宗庆元三年(1197)的元夕之夜,姜夔做了一个重见旧日情人的梦,这时他43岁,离初游合肥已有20年了。他将这个梦和当时的心情写了一首《鹧鸪天》做为纪念: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姜夔的感情是十分不幸的,令人伤怀不已。他年轻行游两淮时,在合肥认识了歌妓姐妹两人。这两个歌妓色艺兼备,而且很能与他知心。他对她们可以说是一见倾心,交往了很久,一度曾打算同时迎娶姐妹两人。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美好的愿望没有实现。他终身未娶,以孤老终其生。
宋代词人姜夔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有人说他才比苏轼?
宋代是我国历史上才人辈出的朝代,而姜夔就是宋代诗词浪潮中的一员。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这里可以简要概括为布衣才子。
姜夔的一生并没有当过官,屡次科考都以失败告终,多次失败后逐渐心灰意冷,最后干脆游山玩水过完这坎坷的一生。虽然他素有才名,但是面对朝廷的科考就是不中,中年时写了《圣宋铙歌鼓吹十二章》献给朝廷,终于得到破格考取进士的资格,在这之前他连举人都不是,段枝锋但这次机会还是丢了,没能考上。之后心灰意冷,开始四处游历。直到老去。
那为何有人说他才搭局比苏轼呢?要知道苏轼在宋代诗词界可是杠把子,那不妨以浅看一下他所写的词。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梦中未比丹青见,暗里忽惊山鸟啼。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
这是《鹧鸪天·元夕有所梦》,这首词与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地方合肥有关。当初他四处游历,考取功名之时,到了合肥,遇到一位擅长弹奏筝琴琵琶的女子相遇,互生情愫,但是就算是天才也得吃饭,没办法他还得考取功名,于是与女子短暂的相聚后又四处奔走。虽然后面多次经过合肥,但都只是很短暂的相聚,于是最终成了遗憾。是啊,就像词中所说,在梦中又梦到了当初那个温婉的女子,但20多年过去了,一切都是过去,物是人非,不由得悲从中来,只能梦里相见。
这词虽然和苏轼的豪放完全相反,但真真切切写尽了宋词的缠绵哀婉,都说爱情是诗词的源头,果然没错。任何与相思,想念有关的话题在他词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禁动容,这也难怪有握晌人说他才比苏轼。
诗人姜夔简介
姜夔,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往来鄂、赣、皖、苏、浙间,与诗人词家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交游。在他所处的时代,南宋王朝和金朝南北对峙,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都十分尖锐复杂。战争的灾难和人民的痛苦使姜夔感到痛心,但他由于幕僚清客生涯的局限,虽然为此也发出或流露过激昂的呼声,而凄凉的心情却表现在一生的大部分文学和音乐创作里。庆元中,曾上书乞正太常雅乐,一生布衣,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其词格律严密。其作品素以空灵含蓄著称,有《白石道人歌曲》等。 姜夔(jiāng kuí 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姜夔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录等多种著作。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记游、咏物和抒写个人身世、离别相思之作,偶然也流露出对于时事的感慨。其词情意真挚,格律严密,语言华美,风格清幽冷隽,有以瘦硬清刚之笔调矫婉约词媚无力之意。
代表作《暗香》、《疏影》,借咏叹梅花,感伤身世,抒发郁郁不平之情。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党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其《扬州慢》(淮左名都)是较有现实内容工作,它通过描绘金兵洗劫后扬州的残破景象,表现对南宋衰亡局面的伤悼和对金兵暴行的憎恨。词中“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几句颇受人们称道。他晚年受辛弃疾影响,词风有所转变,如《永遇乐》(云隔迷楼)、《汉宫春》(云日归欤)等,呈现出豪放风格。《白石道人歌曲》中有十七首自度曲,并注有旁谱,是流传至今的唯一完胡伏整的南宋乐谱资料。姜夔上承周邦彦,下开吴文英、张炎一派,是格律派的代表作家,对后世影响较大。其诗初学黄庭坚,后学晚唐陆龟蒙,虽精心刻意词句,但较少纤巧之痕,诗风清妙秀远,如《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十首等。所著《诗说》颇有独到见解。生平详见夏承焘《姜白石编年笺校》等。卒年据《姜夔卒年新考》。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和琴曲《古怨》。姜夔词作白石生平有一段情事,铭心而刻骨,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而总是语焉不详。半个世纪前,夏承焘先生细细寻绎勾沉,终于使这段情缘较为完整地浮出水面。
大致的情况是,姜白石早年曾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从此与其中一位结下不解之缘,却因白石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遂无法厮守终老。姜白石诗中提及此一情事的,只有《送范伯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据夏承焘先生的研究,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占其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甚至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可事实上,白石用情之专之深,在两宋文人中只有陆游差堪比拟。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先生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姜夔词作夔父名噩,祖籍在饶州所辖的德兴县。绍兴三十年进士,以新喻丞擢知湖北汉阳县。因生计和应试之便,举家迁鄱阳县入籍。鄱阳是赣东北的门户,扼水陆交通的要冲,物产富饶,商贾云集。宋室姜夔半身像南迁后,人口激增,钜子显达,来往此间,更日见其繁荣。夔出生于书宦门第,幼年随父受教,擅长诗词,熟谙音乐;复得父辈文墨交往的感染,城市歌舞的熏陶,为其爱好和学识的长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姜夔少年丧父,曾随姊生活。得亲友介绍,就学于诗词名流千岩郑做核老人萧德藻,得其赏识,并娶其侄女为妻。夔为人清高,不汲汲喊掘于功名,一生困顿。
终其身为布衣;但以诗词、音乐及书法与人交往,藉此谋取生计。自青年时期起,他就广为交游,往反羁滞于江淮湖杭之间;结识了当时宿儒名士如范成大、杨万里、辛弃疾等人,丰富了学识,提高了诗词和音乐的创作水平。词至南宋已发展到高峰,词家辈出,取材广泛,笔调不一,斑烂缤纷。但一般词人所作,多依传统词格填制;有的已拗口,不易歌唱。姜夔因娴通音律,于通用词调外,每自创词牌,自制新调曲谱,并能吹弹伴和;旧的词调经他的手笔,有因词意和演唱所需而破格出新者,如平韵《满江红》。这在当时确属难能可贵。只有北宋的周邦彦在自作词曲方面,能与他相提并论,世人因称“前有美成,后有尧章”。姜夔的诗,风格高秀,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韵,有《白石诗集》传世。清代诗人朱彝尊在《重锓裘司直诗集序》中论江西诗派时说:“继萧东夫(即萧德藻)起者,姜尧章其尤也。”他的词曲更为后世所推崇。姜夔和吴文英等成为南宋前期词家婉约派主要代表,上继“花间”(《花间集》),强调音乐性,被认为是词家的正宗。姜夔词的风格是:清新峻拔,立意幽远,炼字琢句,倚声协律。《白石道人歌曲》收词八十首,其中十七首带有曲谱。《扬州慢》、《杏花天影》、《凄凉犯》、《暗香》《疏影》、《徵招》、《角招》等十四首是他自创的词调和乐曲;三首是填词配曲的,内有一首填的是范成大的《玉梅令》。
这十七首,每首定有宫调,并以宋代工尺字谱(与今流行的工尺谱有所不同)斜行注节,扣于字旁。这些有谱的词调是他一生中文艺创作的精髓,为后人留下了可资研考演唱的丰厚遗产,对南宋后期词坛创新和词式上的格律变化有很大的影响。白石创制的词调《扬州慢》,是他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孝宗淳熙三年(1176)冬,他二十二岁,自汉阳出游,途经金人两次蹂躏、惨遭兵燹的扬州,看到昔日繁华的商业都城,已是“市尘尽荠麦,号角吹宵寒”,更显得空荡凄凉。眼前的景象和爱国的情思,激起他强烈的感情,用警辟对比的词藻度成此曲,传为佳作。光宗绍熙二年(1191),他在名诗人杨万里家,得聆一琵琶艺弹奏久已失传的《醉吟商朝渭州》古调,他虚心学习了该曲的品弦法,填词编成了清新的《醉吟商小品》。后到合肥,目睹边城一片离索姜夔简介,感怀古英雄之伟烈,创作了寓意深远的犯曲(中有转调变化之曲)《凄凉犯》。同年,范成大已告老还乡,姜夔应范的邀请,往访范于吴县(今苏州)的范村。他赏梅游览后,创制了《暗香》、《疏影》两曲献给范。范令其婢-歌女小红“肄习之”。音节清婉美妙,范赞赏不已,后来就将小红赠给了姜夔。夔诗《过垂虹》云:“自琢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廿四桥。
”即咏此事。姜夔在吴兴寄居时间较长,后期还写了《鬲溪梅令》和拟古乐调的《角招》、《徵招》等歌曲。这些拟古乐调对我国古乐歌曲的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从白石歌曲的《词引》中,可知姜夔曾对《楚辞》的“九歌”皆注律吕,琴曲亦注指法,这说明他除对古曲音律有研究外,古琴的弹奏也是精通的。他晚年曾参考浙江民间风俗歌曲,创作了“越九歌”;又曾按七弦琴演奏伴唱的风格,写下了骚体《古怨》琴歌,抒发他对山河破碎、身世凄凉、世道坎坷的怨恨和悲叹。姜夔以他多方面的才华,不断地交游和研究,卓然成家,赢得了极大的声誉。庆元三年(1197),姜夔将多年来对音乐的研究和意见写出了《大乐议》和《琴瑟考古图》各一卷,呈献给朝廷,用以议正乐典。他十分注重琴学,在《七弦琴图说》中阐述了南宋时代的古琴宫调,提出了分琴为三准(自一徽至四徽为上准,四徽至七徽为中准,七徽至龙龈为下准),三准各具十二律。各述了转弦合调图,总述了取琴“应声”之法等。这些撰著对我们研究中古音乐和古琴等乐器的演奏是有很高价值的。两年后,姜夔又向朝廷呈上了《圣宋饶歌十二章》,再次希望获得朝廷采纳和提拔任用,但未成功。这些乐议和乐章直到姜夔死后十年,理宗才“诏以夔所进乐议、乐章付太常(掌管宗庙礼仪音乐之官)”。
夔为人清高,荦荦不羁。曾与抗金主战的大臣名将张浚之孙张鉴结为至交,并长期得其资助。鉴死后,夔生计日绌姜夔简介,但仍清贫自守,不肯屈节以求官禄。晚年多旅食抗嘉湖之间。当寓居武康时,与白石洞天为邻,有潘转翁者号之曰:“白石道人”。夔答以诗云:“南山仙人何所食,夜夜山中煮白石,世人唤作白石仙,一生费齿不费钱。”用以自解其清苦。他在饱经颠沛转徙的困顾生活后,嘉定元年(1208)病卒于临安(今杭州)水磨方氏馆旅邸。幸得友人捐助,始获就近安葬。姜白石一生困蹇,怀才不遇,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学艺术遗产。对他的词调音乐,我国民族音乐史学家杨荫浏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研究》一书,论证泽注极详,可资参考。词风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姜夔词作宋·张炎《词源》卷下:姜白石词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宋·黄升《中兴以来绝妙词选》卷六:白石道人,中兴诗家名流,词极精妙,不减 *** 乐府,其间高处,有美成所不能及。清·汪森《词综》序:西蜀南唐而后,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转相矜尚,曲调愈多,流派因之亦别。短长互见,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阳姜夔出,句琢字练,归于醇雅。于是史达祖、高观国羽翼之;张辑、吴文英师之于前;赵以夫、蒋捷、周密、陈允衡,王沂孙、张炎、张翥效之于后,譬之于乐,舞箾至于九变,而词之能事毕矣。
清·周济《宋四家词选》序论:白石脱胎稼轩,变雄健为清刚,变驰骤为疏宕。盖二公皆极热中,故气味吻合。辛宽姜窄,宽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刘熙载《艺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词,稼轩豪杰之词。才子、豪杰,各从其类爱之,强论得失,皆偏辞也。姜白石词幽韵冷香,令人挹之无尽。拟诸形容,在乐则琴,在花则梅也。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姜尧章词,清虚骚雅,每于伊郁中饶蕴藉, *** 之劲敌,南宋一大家也。梦窗、玉田诸人,未易接武。清·朱彝尊《词综》序:词莫善于姜夔,宗之者张辑、卢祖皋、吴文英、蒋捷、王沂孙、张炎、周密、陈允平、张翥、杨基,皆具夔之一体,基之后,得其门者寡矣。王国维《人间词话》卷上: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阕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
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南宋江湖词派的清空骚雅来源于姜夔。而姜夔的清空、骚雅分别源于苏轼、辛弃疾。苏辛都是无意为词的,他们的清空、骚雅都是通过诗歌化的途径实现的。姜夔在引诗济词方面和苏辛是相同的,但他有意为词,将词的音律、创作风格和审美理想纳入一定的法度之中,将原来并无必然联系的清空、骚雅联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南宋江湖词派理论和创作就是阐释和普及这种清空骚雅词风的。清空是宋词的一种创作风格。张炎《词源》中谈到了两种类型的清空,一种以苏轼为代表,另一种以姜夔为代表。他们的共同点在于以诗为词,指出宋词向上的一路。但在具体的方法上还有显著的差异。苏轼蔑弃一切法度,把词变成一种长短句的新体诗。陈师道说他“以诗为词”,李清照则批评东坡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这种不够本色的词风在南宋初中期成为词坛的主流。其时词品迅速的提高,而词却朝着非本色化的方向越走越远。
直到姜夔登上词坛,这种风气才有所改变。姜夔以有意的心态从事词的创作,认真探讨词的各种法度。姜夔论词的资料不多,涉及到词的字面、句法和章法,还有超越这些具体法度的活法。此后,吴文英、沈义父又提出了一种质实的词法,即选曲填词、遣词造句和布局谋篇的基本法度。质实与清空都是一种化用才学的法度,程度上有高低之分,但没有根本性的对立。张炎就是以沈义父的质实为基础构建清空的。他把这种浅易平实的词法向前推进了一大步,从极要用工,旬锻月炼中,看到了法度背后的自然而然;从不蹈袭前人语意中,发现了清空中的意趣;从簸弄风月、陶写性情中,悟出了风月之外的骚雅。后来陆辅之《词旨》传张炎词法,说《词源》指迷之要,尽在清空。而这种清空词法包括 *** 词的典丽、白石词的骚雅、梦窗词的字面和梅溪词的句法,类似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从词法的取去上融通了江湖词派内部的两种创作风格。宋词以“骚雅”为审美理想,这是由词体的特质决定的。词原名曲子词,所谓的曲子就是从西域各国传入的燕乐。这种胡夷里巷的俗乐,以其娱人娱己,导欲助淫的独特魅力流行极广。但是燕乐并不是专为词体而专设的,它也不需要借助词体而流传。隋唐时代的曲子和词之间多有龃龉,有些词就是当时的歌诗,如李益、李贺的歌诗,教坊乐人以赂求取,唱为供奉歌词,甚或天下以为歌词;而绝大部分词是各行各业的人歌唱他们的生活,敦煌曲子词内容庞杂,题材丰富,涉及到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宏开境域,凡百涵容,无所不至。
”(任二北《敦煌曲子初探》)这些所谓的“词”,只不过借用曲子的调便于记诵而已。《花间集》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人雅词选集,它无疑具有规范词体的作用。《花间集》所选体裁多为小令;内容以言情为主,其他题材也是从言情派生出来的。这些“名高白雪,声声而自和鸾歌;响遏行云,字字而偏谐凤律”(欧阳炯《花间集序》)的诗客曲子词,不仅适合于歌唱,还具有主题专一情感丰富、言情小词归诸雅正的特点。遗憾的是入宋以后,纵欲享乐,不思进取之风大炽。荡子思妇变成了狎客青楼女子,狂嫖豪赌取代了春闺秋怨。柳永的闺门 *** 、羁旅狎妓之词风靡天下,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这些文人士大夫词也和民间俗词一样的品位低下。究其缘由,主要是由词乐 *** 所致。柳永以后的词人,往往舍词乐而论词。苏轼引诗而济词,丰富了词的表现形式,充实了词的情感内容,指出宋词诗化的道路。这种以诗为词之风到南宋辛弃疾时达到 *** 。辛弃疾词器大声宏,借助诗歌的手法达到了情感的骚雅。姜夔恪守法度,用言情咏物、节序风物等近俗的题材,通过比兴寄托、咏物吟志等常用的抒情方式,也达到了词意的骚雅。根据张炎《词源》对清空、骚雅的描述,姜夔的清空出自苏轼,骚雅脱胎于辛弃疾。和苏辛不同的是姜夔把词的创作纳入一定的法度。
他根据自己对音乐精神的理解,改造唐宋乐谱,使市井俗乐与传统雅乐的精神相通;他总结化用才学的法度,从众多的典故中汲取其共同意义,把具体的情感升华为空灵模糊的意趣;他用近俗的题材,表现出雅正的情感。他从词体的特征出发,因势而利导,随俗而雅化,使清空与骚雅连成一体,形成一种新的词风。宋人以才学为词,抒发的情感比较空泛。沦落江湖,远离 *** ,使江湖词人抒发的情感多是一种清雅的意趣。姜夔词的情感是孤云野飞、去留无迹的意趣,由于它无所定指,以致《暗香》、《疏影》的主题千余年来尚无定论。史达祖、吴文英、周密等风尘小吏的词作虽然有一定的现实感受,但主要还是以抒情为主,并具有结体为虚的特点。张炎、王沂孙等人抒发的是宋社既屋的亡国之痛、遗民故老的黍离之悲,这种情感很难落实到具体的事件之上。散处江湖,与社会现实比较隔膜,促成了空灵情感与骚雅人品的结合。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是创作风格和思想内容的完美结合,并且二者之间还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张炎认为宋代词学的创作风格是趋向“清空”的,而审美理想是趋向“骚雅”的。到了姜夔的笔下,才把它们绾结起来。姜夔恪守本色,一切从法度出发,这使清空和骚雅的结合成为一种必然。
姜夔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雅化,南宋中后期词人极工极变,皆不出姜夔的划域,并且各具姜夔的某种风格特征。后来这些相近的风格汇集起来,就形成了一个词学流派。这就是以姜夔为典范的南宋江湖词派。而江湖词派的三部词法,两部词选,还有频繁的词社聚会,都是在实践和传递姜夔的清空骚雅词法。像这样同时具备词人、词作、词选、词论、词社等五种因素比较典型的词学流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还是不多见的。
姜夔的作品有哪些?
姜夔(kuí) (1154-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省鄱阳县)人。南宋文学家、音乐家。姜夔对诗词、散文、书法、音乐,无不精善,是继苏轼之后又一难得的艺术全才。
姜夔的书法创作:
他的《续书谱》仿效孙过庭《书谱》而撰写,但并非《书谱》之续。
姜夔的音乐创作:
姜夔对于音乐史的主要贡献就是留给后人一部有“旁谱”的《白石道人歌曲》六卷,包括他自己的自度曲、古曲及词乐曲调。其代表曲有《扬州慢》、《杏花天影》、《疏影》、《暗香》等。
姜夔的诗词创作: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好事近》、《鹧鸪天元夕有所梦》、《水龙吟》、《昔游诗 其九》、《齐天乐》、《踏莎行》、《疏影》、《点绛唇》、《水调歌头》、《虞美人》、《满江红》、《暗香》
《浣溪沙》、《念奴娇》、《鹧鸪天》、《扬州慢》、《淡黄柳》、《卜算子》、《昔游诗其十》、《探春慢》、《次石湖书扇韵》、《摸鱼儿》、《鹧鸪天 己酉之秋,苕溪记所见》、《鬲溪梅令丙辰冬,自无锡归,作此寓意》、《洞仙歌》、《惜红衣》、《鹧鸪天 正月十一日观灯》、《惜红衣》、《八归 湘中送胡德华》、《凄凉犯》、《翠楼吟》、《阮郎归》、《解连环》、《霓裳中序第一》、《庆宫春》、《诉衷情》、《少年游》、《蓦山溪》、《杏肆森花天影》、《长亭怨慢》、《一萼红》、《琵琶仙》、《玲珑四犯》、《昔游诗》、《夜行船》、《杏花天》、《侧犯咏芍药》、《法曲献仙液雹闹音》、《昔游诗 其四》、《汉宫春》、《忆王孙》、《月下笛》、《过垂虹》、《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昔游诗 其一》、《昔游诗其五》、《湖上寓居杂咏 其九》、《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九》、《昔游诗 其二》、《玲珑四犯》、《湖上寓居杂咏》、《永遇乐次韵辛克清先生》、《角招》、《湖上寓居杂咏 其二》、《昔游诗其三》、《昔游诗》、姜夔-诗词《昔游诗 其十三》、《平甫见招不欲往》、《浣溪沙辛亥正月二十四日,发合肥》、《以长歌意无极好为老夫听为韵奉别沔鄂亲友》、《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二》、《昔游诗 其十一》、《昔游诗 其七》、《昔游诗 其十五》、《玉梅令》、《湘月》、《昔游诗其十四》、《昔游诗 其六》、《昔游诗 其十二》、《昔游诗 其八》、《眉妩》、《小重山令/小重山 潭州红梅》闹罩、《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一》、《湖上寓居杂咏》、《徵招》、《琵琶仙/自度曲》、《过德清》、《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五》、《过德清》、《姑苏怀古》、《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三》、《湖上寓居杂咏 其一》、《月上海棠》、《清波引》、《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十》、《题华亭钱参园池》、《句》、《秋宵吟》、《湖上寓居杂咏 其四》、《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七》、《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六》、《送朝天续集归诚斋时在金陵》、《春日书怀四首》、《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 其二》、《湖上寓居杂咏 其七》、《湖上寓居杂咏 其三》、《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其四》、《雪中六解》、《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其八》、《石湖仙》、《偶题》、《古乐府》、《答沈器之二首》、《莺声绕红楼》、《江梅引/江城梅花引》、《斋后与金老铦朴翁聪自酌龙进而发》、《送彭仲讷往合肥三首》、《契丹歌》、《除放自石湖归苕溪》、《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一》、《庆宫春/高阳台》、《虞美人草》、《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四》、《湖上寓居杂咏其十一》、《湖上寓居杂咏 其五》、《生云轩》、《观灯口号》、《京口留别张思顺》、《寄俞子》、《寄上郑郎中》、《贺张肖翁参政》、《过湘阴寄千岩》、《桂花》、《访费山人》、《丁已七月望湖上书事》、《次韵鸳鸯梅》、《次朴翁游兰亭韵》、《赤松图》、
《呈徐通仲兼简仲锡通仲与诚斋为乡人近来赴调》 、《嘲林可山称和靖七世孙》、《湖上寓居杂咏 其六》、《喜迁莺慢/喜迁莺》、《张平甫哀挽》、《雁图》、《同潘德久作明妃作》、《送左真州还长沙》、《送王简卿归天台二首》、《送王德和提举淮东》、《送李万顷》、《郊礼后景灵宫薛谢纪事》、《和转庵丹桂韵》、《和王秘书游水乐洞》、《过桐庐》、《灯词》、《次韵千岩杂谣》、
《次韵德久》、《次韵诚斋送仆往见石湖长句》、《送范仲讷往合肥三首其三》、《湘月/念奴娇》、《箜篌引》、《临安旅邸答苏虞叟》、《金神夜猎图二首》、《金神夜猎图二首》、《寄田郎》、《寄上张参政》、《华藏地云海亭望具区》、《赋千岩曲水》、《登乌石寺观张魏公刘安成岳武穆留题刘云侍儿》、《待千岩》、《与和甫时甫分题画卷夔得剡溪图》、《湖上寓居杂咏其十三》、《小重山令/小重山》、《醉吟商小品/小品》、《坐上和约斋》、《竹友为徐南卿作》、《乍凉寄朴翁》、《下孤城》、《戊午春帖子》、《同朴翁卧龙山》、《题杨冠卿客亭类稿》、《送项平甫倅池阳》、《送陈敬甫》、《禽言如日哥哥》、《平甫放三十二鸥于吴松余不及与盟》、《陪张平甫游禹庙》、《绿萼梅》、《李陵台》、《越中士女春游》、《有送》、《雪中访石湖》、《夏日寄朴翁朴时在灵隐》、《送王孟玉归山阴》、《寿朴翁》、《三高祠》、《朴公棹牵牛其奇余亦作》、《女郎山》、《自题画像》、《于越亭》、《书乞米帖后》、《鸟夜啼》、《嘉泰壬戌上元日访全老於净林广福院观深传师》、《寄时父》、《悼石湖三首》、《出北关》、《钓雪亭》、《湖上寓居杂咏 其八》、《寺中》、《牛渚》、《马上值牧儿》、《次韵胡仲方因杨伯子见寄》、《湖上寓居杂咏 其十二》、《予居苕溪上与白石洞天为邻潘德久字余日白石》 、《萧山》、《项里项王之里也在山阴西南二十馀里地多杨梅》、《武刃丞宅同朴翁咏牵牛》、《琵琶洲》、《钩雪亭》、《东堂联句》、《次韵武伯》、《陈口华侍儿读书》、《陈君玉以小集见归用余还诚斋朝天续集韵作七》、《菖蒲》、《越女镜心/法曲献仙音》
参考:
中国古典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源远流长,经历过各个朝代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古代诗词,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在文人之间流传,影响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在社会上也起到了弘扬文化的作用。而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则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此外,中国古典文化还包括了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都给后代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光芒。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今天分享的姜夔的内容以及姜夔最有名的三首词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