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它们沉淀着历史的沧桑,抚慰着人们的心灵,让人们在朗朗诗词中体会到一种浓浓的中国文化气息。今天我们分享裳的拼音的内容以及裳的拼音多音字组词的知识。
本文目录一览:
- 1、裳的拼音 裳的拼音是什么
- 2、衣裳的裳怎么读
- 3、裳的拼音怎么读
裳的拼音 裳的拼音是什么
1、裳的拼音是:cháng、shang。
2、裳是一个汉字,本义是指(夫橡姿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
3、裳字从尚从衣,尚亦声。“尚”意为“摊开”、“展开”游凳。“尚”与“衣”联合起来表示“展开的(下)衣”、“衣摆”。本义:(夫君、君长穿着的)裙。引申义:男女穿着的下衣。
4、cháng:古指裙梁磨绝子。
5、shang:“衣裳”的“裳”。
衣裳的裳怎么读
衣裳的握迹裳读音:shang
1、[ cháng ]古指裙子。
2、[ shang ]“衣裳”的“裳”。
详细释义:
1、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衣(裳与衣。泛指衣服)、裳服(衣服)、裳裾(衣襟)
2、泛指衣服
裳袂(衣袖)、裳裙(衣襟)
扩展资料
文言段友并版《说文解字》:常,下帬也。从巾,尚声。裳,常或从衣。
白话版《说文解字》:常,下身穿的衣裙。字形告纯采用“巾”作边旁,采用“尚”作声旁。裳,这是“常”的异体字,字形采用“衣”作边旁。
词语解释:
1、轩裳
[xuān cháng] 犹车服。
2、蹇裳
[jiǎn cháng] 揭衣;用手提起衣裳。蹇,通“褰”。
3、云裳
[yún cháng] 仙人的衣服。仙人以云为衣,故称。
4、蜺裳
[ní cháng] 蜺做的下裳。比喻彩云。
5、倒裳
[dǎo cháng] 把衣服穿倒,形容仓促、慌忙。
裳的拼音怎么读
裳的拼音读法如下:[cháng]。
裳,在《说文》为“常”的异体字。“常,下裙也。裳,常或从衣。”“帬(裙)”下云“下裳也”。常、裙二字互训,说明裳就是裙。《诗经·小雅·斯干》:“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郑笺:“裳,昼日衣也。”
又《豳风·七月》:枣扰“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释名》配迹:“裙,下裳也。裙,群也,联接群幅也。”怎样联接群幅呢?《仪礼·丧服》郑注:“凡裳,前三幅后四幅也。”古代布帛幅窄,只有二尺二寸。七幅,计十五尺四寸。
古代尺短,即使如此,折合成今尺也有四米多了。
“常”与“裳”做下裙讲时为异体字,可互通用。但从造字法来看,裳应是形声字,从衣尚声。
裳的说明:
1. 裳即是裙。裙字从衣从君。君者,夫君、君长之谓也。故裙是古代男子日常穿着的下衣。《帝王世纪》:“黄帝始去皮服,为上衣以象天,为下裳以象地。”说明这是按照“盖天”宇宙模型凳卖旦创制的新式丝麻服装。
2. 黄帝时代在2337BC-2307BC(参见本百科词条“三皇五帝年表”,下同)。
3. 这说明,中国人自2300BC开始穿“衣裳”。在黄帝以前,即在三皇时代(2607BC-2338BC),中国人口重心所在的鲁西豫东地区的成年男女日常穿着皮服,到了五帝时代(2337BC-2110BC)改穿布料衣服。
4. 服饰的改变是一个巨大的时代变迁标志,然而无论怎样变化,清朝之前华夏族的服饰基本特征未曾改变,即现在统称的汉服。皮服的式样和制作方法由三皇时代活动在今河南商丘一带的诸侯辰放氏提供的。辰放氏是来自环渤海地区的东北移民。
5. 伏羲时代(2400BC-2370BC)制定的婚嫁礼仪还规定男女结婚以双兽皮为礼。
但伏羲时代的鲁西豫东地区已经感受到了人口压力和动物资源减少的困扰。神农时代(2370BC-2338BC),鲁西豫东地区的人民终于抛弃了渔猎生活方式,改肉食为谷食。衣料也相应地从动物皮张改为丝麻布料。到黄帝时代,最后确定丝麻制的上衣下裳为男女标准常服(古人将穿在上半身的称之为“衣”,穿在下半身的称之为“裳”,故而合称衣裳)。
6. 裳或作“常”,字从尚从巾,尚亦声。“尚”与“巾”联合起来表示“敞开的布巾”,即“裙”。
古人谈笑间,不知明月到底何处去,曾去山中觅林泉,只见横峰峻岭,看不到青天的边缘。古人讲故事,谈及汉宫秋月,宫女环舞,枝头鸣禽,月影照池塘,满池清莲凝碧。古人忆往昔,歌唱楚辞,赞美山水,叹咏诗篇,唱道西湖清景,仙人到此处,韶华易衰,岁月无情。今天分享的裳的拼音的内容以及裳的拼音多音字组词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