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的精美绝伦,源远流长,充满了智慧和情感。今天我们分享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的内容以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什么意思的知识。古诗词的火花和灵气更是令人着迷,非常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修养和思想深度。
本文目录一览: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诗圣杜甫写出的一句名言,这十个字言简意赅,内涵丰富。古往今来,凡是富有责任感的文人与作家,都将此奉为座右铭而镌刻于内心。因为“文以载道”,写文章就是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所以文章是存世轿宏千古之事,好文章影响极其深远;一个好作家应该明白自己在写作上的得失,把写文章看成开启人类智慧的千秋大事
原文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
永怀江左逸蚂漏,多病邺闭物册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杜甫的名句。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语句是出自杜甫的《偶题》。
杜甫简介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带散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偶题》原诗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后贤兼旧列,历代各清规。
法自儒家有,心从弱岁疲蠢源氏。
永怀江左逸,多病邺中奇。
騄骥皆良马,骐驎带好儿。
车轮徒已斫,堂构惜仍亏。
漫作潜夫论,虚传幼妇碑。
缘情慰漂荡,抱疾屡迁移。
经济惭长策,飞栖假一枝。
尘沙傍蜂虿,江峡绕蛟螭。
萧瑟唐虞远,联翩楚汉危。
圣朝兼盗贼,异俗更喧卑。
郁郁星辰剑,苍苍云雨池。
两都开幕府,万宇插军麾。
南海残铜柱,东风避月支。
音书恨乌鹊,号怒怪熊罴。
稼穑分诗兴,柴荆学土宜裂信。
故山迷白阁,秋水隐黄陂。
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偶题》。
《偶题》(节选)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前辈飞腾入,馀波绮丽为。
这首诗写于766年,54岁的杜甫,迁居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有感于自己自少年时期以来的经历,写诗近四十年,对诗歌的写作方法,自己的创作心得,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于是写了这篇《偶题》,其实也是一个写作的总结。王嗣奭《杜臆》说:“此公一生精力用之文章,始成一部《杜诗》,而此篇乃其自序也。
自古以来,写文章都是关系重大的事情。文章千古事,和曹丕说的“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有异曲同工之妙。千古指的是文章长久流传,时间久远,突出文章的重段销要性。
得失寸心知,则指创作文章的辛苦,失败与成功,其中滋味,只有作者自己最清楚。这句话富含哲理,引人深思。写文章的历史由来已久,每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风格,他们在不同的领域,都有各自的成就。他们的名声可不是那么轻易就能流传后世的。
以屈原为代表骚体诗的作者,均已作古,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取而代之的,是五言诗。自汉代以来,五言诗日益兴盛。汉末魏初,建安、黄初一代诗人勇于创新,创作了大量优秀的诗词,活跃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诗坛。可叹的是,到南北朝时,诗歌便流于形式上的绮丽,而忽略了内容的重要性。
其实,得与失本就是辩证的握链游观点,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界线。得知淡然、失之坦然,是君子追求的最高境界。正如陶渊明所说,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觉。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每个人放到历史长河中,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叶扁舟。每个人都不可能得到全部,总会在不断失去中前进,在得与失的选择中,争取属于自己最珍贵的东西。
俗话常说,得从失中来,有失便有得。你失去了娱乐时间,辛苦耕耘,洒下无数汗水,却收获了成功的喜悦。生活中,你或许失去了属于自己的利益,却赢得别人尊重,获得人心。
生活其实真的很平凡,任何人都不能得到所要的全部,有得必有失,唤虚只是在得失的选择中,拥有你自己最珍贵的东西。失之桑榆,收之东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
这句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
出自:《题偶》,原诗节选如下: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作者皆殊列,名声岂浪垂。
译文:
写诗做文章都是千古之事,而其中甘苦得失只有作者自己心里知道。各位作者都是不同地位的人,怎么会空有虚名呢?
这两句话表达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带有总结性质。上句“千古事”是指留传久远,关系重大,下句“寸心知”是说对于文章,作者本人的理解感知最为明白。这两句诗虽是以议论入诗,但对仗工整,语言高度概括,而且切中肯綮,含蕴丰富,很有哲理性。
扩展资料
记得诗圣杜甫有一句诗如下: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特别喜欢那一句“得失寸心知”,或许在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评判美丑的标准,也有各自的为人处世之道。
只要自己知道自己所做是否得到与失去羡扒,是否成功与失败,何必在意他人眼光如何看待。得失本来就没有盖棺定论、是非对错的评判,而只有自己内心满意与不满意的答案。
得失是一种修炼,得而淡然、失而坦然。人生是一部不怕剧透的戏,因为开头和结尾都明摆在那儿了,没什么悬念的。音乐人许嵩有一句歌词我很喜欢,“个人的一切荣辱得失,站在终点看来毫无意义;一个人内心的无数次天人交战积淀成长,随着躯壳的腐朽也一同消亡。
活着不能笑弯不认真,但也不必太认真。”姜太公昆仑苦行四十年,却于八十封侯拜相;刘邦弃利而藏于蜀,终得天下一统、汉室百年。
刘备韬光养晦,虽失君子之范,但是却三分天下终得蜀。得失不过是你来我往的生意,得到了未必会永久,因而需要我们淡然看碰派闷之,而失去了未必就会永远失去,因而我们要坦然接受。
北宋大文学家苏轼在《策别第十》写道:有所取必有所舍,有所禁必有所宽。纵观全局看得失,人之一生不可尽所得,若尽所得必将尽失,以发展的眼光看得失,以平和的心态受得失,得而失之、失而得之,用辩证的思维集结良好的心态,人生的道路必将一帆风顺。
中国古典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源远流长,经历过各个朝代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古代诗词,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在文人之间流传,影响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在社会上也起到了弘扬文化的作用。而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则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此外,中国古典文化还包括了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都给后代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光芒。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今天分享的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的内容以及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是谁的名句什么意思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