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是一种古典文学的形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和发人深省,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分享关汉卿简介的内容以及关汉卿简介50字的知识。古诗词中有着诗人的情感、智慧和哲理,反映的也是当时的历史、社会和文化。常见的古诗词有《汉乐府》、《诗经》、《唐诗宋词》等,其中的诗句不仅能带给人们情感上的共鸣,还能引发深刻的思考。
本文目录一览:
- 1、关汉卿简介
- 2、关汉卿生平简介
- 3、关汉卿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 4、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 关汉卿的简介
- 5、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是元杂剧作家的代表人物。在元代众多杰出的杂剧作家中,关汉卿既因为最早出现而走在前列,又因为作品的众多、编剧技巧的高绝、舞台成就的卓越而发挥着特殊的影响力。特别是关汉卿剧作的内容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点,并且贯注着强烈的时代 *** ,因而成为元杂剧中具有震撼力的黄钟大吕。
关汉卿由金朝进入元朝,自视为前代遗民,不屑于出来做官,于是在杂剧创作中寄寓平生,借以抒发自己对于社会的不满与愤郁。关汉卿和当时活跃于书会中的杂剧作家、散曲作家及勾栏中的杂剧演员和其他歌儿 *** ,有着广泛的交游,时常与他们讨论创作情况,在他众多的杂剧作品中也透露出强烈的平民意识。
关汉卿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号已斋叟(一作一斋)。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珠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的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破炒不爆响当当的一粒铜豌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青楼女子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 *** 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培滑森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
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人列为元曲四大家之首。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
由于不满于黑暗社会的压抑与摧残配亩,关汉卿长期“混迹”在勾栏让坦妓院。在玩世不恭的背面,隐藏着冷峻悲凉的内心世界和热烈乐观的战斗精神。他那贴切现实、充满血肉之感的笔触,诉说着社会民众的困苦与无奈;又将一腔悲悯的情怀,倾洒在被污辱的女性身上。最脍炙人口的作品是《窦娥冤》。
《窦娥冤》取材于汉代流传下来的“东海孝妇”民间故事,关汉卿结合了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体认,精心构制了这个大悲剧。窦娥因家贫被卖给蔡家做童养媳,丈夫早死,婆媳相依为命。流氓张驴儿闯入这个家庭,胁迫窦娥婆媳嫁给他们父子为妻,遭到窦娥严辞拒绝。张驴儿欲毒死蔡婆,结果反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便嫁祸给窦娥。昏聩的桃杌太守严刑逼供,将窦娥屈打成招,并被处死。违法的人并未得到制裁,守法的人却被“法纪”送了性命。戏剧的锋芒直指酷虐的封建统治。当窦娥幻想破灭,她愤怒地呼喊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窦娥的责天问地,也是关汉卿的呼喊,代表着不屈从于现实命运的浩然正气。元杂剧多充溢着一种郁闷、愤懑的情绪,这是在异族统治下的元代作家目睹种种黑暗现象后的自然流露。但关汉卿在《窦娥冤》中表达的是对整个社会的否定与诅咒般的诘难,具有无可辨驳的深刻性。
根据《录鬼簿》和《辍耕录》的记载,他和著名杂剧作家杨显之,散曲作家王和卿是挚友,还和杂剧著名演员朱帘秀有交往。当时北方青年杂剧作家高文秀有“小汉卿”之称,而南方戏剧作家沈和甫被称为“蛮子汉卿”,可以想见他在当时戏剧界的地位和影响。
关汉卿写了六十多种杂剧,现传《感天动地窦娥冤》、《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包待制三勘蝴蝶梦》、《杜蕊娘智赏金线池》、《望江亭中秋切会旦》、《温太真玉镜台》、《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和《包待制智斩鲁斋郎》等八种见《元曲选》,是臧懋循根据当时民间流传的“坊本”选录的。在传刻过程中虽可能经过改动,但基本上保持关剧的精神面目。《关大王单刀会》、《关张双赴西蜀梦》、《闺怨佳人拜月亭》和《诈妮子调风月》四种见《元刻古今杂剧三十种》,是现传关剧最早的刻本,保存了元人杂剧的最初面目,可惜曲白都不全(注:现传明钞本《单刀会》曲白俱全。)。《山神庙裴度还带》、《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刘夫人庆赏五侯宴》、《状元堂陈母教子》、《王闰香夜月四春园》五种见明赵琦美钞校《元明杂剧》,除《哭存孝》、《四春园》外,其余三种同其他现传关剧风格相去较远,有的还和《录鬼簿》的记载不符,是否关剧是可疑的。此外还有人根据作品的内容和《录鬼簿》的记载,怀疑《鲁斋郎》不是关汉卿的作品,怀疑尚仲贤的《单鞭夺槊》就是关汉卿的《敬德投唐》。明人以《鲁斋郎》为关汉卿作,是否别有文献根据,已不可知,但从《鲁斋郎》揭露现实的深刻、关目安排的巧妙和曲白的本色生动看,和关汉卿的作品更接近。《单鞭夺槊》里虽有敬德投唐的情节,但不是全剧中心内容,因此我们仍以《鲁斋郎》为关作,同时也不取《单鞭夺槊》即《敬德投唐》的说法。
关汉卿除杂剧外,还有部分散曲流传。他的散曲更多的流露他的消极思想,成就远不如杂剧。
关汉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元末明初的贾仲名就说他是“驱犁园领袖,总编修帅首,捻杂剧班头”,这话并没有夸张。他一生创作了六十多种杂剧,不仅鼓舞了当时广大人民反对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对后来的戏剧创作有巨大的影响。作品里带有理想色彩的现实主义精神更为后来接近人民的戏剧家所继承。根据他的《拜月亭》杂剧改编的《拜月记》在南戏与传奇里一直起著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他的部分作品如《窦娥冤》、《拜月亭》、《单刀会》等七百年来一直上演不衰,并为我国戏曲里的悲剧、喜剧的关目处理,各种人物的舞台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典范。
但历来封建文人,除了臧懋循等个别作家外,都是把他贬得比较低的。明初《太和正音谱》的作者朱权说他:“观其词语,乃可上可下之才。”明代文人都认为关汉卿的成就不如王实甫,甚至毫无确切根据地把《西厢记》的第五本说成是关汉卿作的,对它肆意攻击。有些封建文人还任意篡改他的作品。明代根据《窦娥冤》改编的《金锁记》把这部震撼人心的悲剧改成了一部“翁做高官胥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的大喜剧,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明代《古名家杂剧》本的《窦娥冤》、《鲁斋郎》等,还删节了剧中一些战斗性很强的曲文。
关汉卿这样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只有在今天才能得到大家充分的重视。他那种鲜明的爱憎感情、卓越的艺术技巧以及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的精神,也只有在今天才能得到正确的继承和发扬。
关汉卿生平简介
关汉卿是元代杂剧奠基人,元代戏剧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下面是我整理的关汉卿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汉卿(约1220年──1300年),元代杂剧作家。是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号已斋(一作一斋)、己斋叟。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关于他的籍贯,还有祁州尘运(今河北省安国县)伍仁村、大都(今北京市)人,大约生于金代末年(约公元1220年前后),卒于元成宗大德初年(约公元1300年前后)。与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关汉卿位于“元曲四大家”之首。
简介
贾仲明《录鬼簿》吊词称他为“驱梨园领袖,总编修师首,捻杂剧班头”,可见他在元代剧坛上的地位。关汉卿曾写有《南吕一枝花》赠给女演员朱帘秀,说明他与演员关系密切。他曾毫无惭色地自称:“我是个普天下的郎君领袖,盖世界浪子班头。”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结尾一段,更狂傲倔强地表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悄梁豆”。据各种文献资料记载,关汉卿编有杂剧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出自关汉卿手笔,学术界尚有分歧。其中《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拜月亭》、《鲁斋郎》、《单刀会》、《调风月》等,是他的代表作。
关汉卿的杂剧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弥漫着昂扬的战斗精神,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x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派运梁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慨慷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在关汉卿的笔下,写得最为出色的是一些普通妇女形象,窦娥、妓x女赵盼儿、杜蕊娘、少女王瑞兰、寡妇谭记儿、婢女燕燕等,各具性格特色。她们大多出身微贱,蒙受封建统治阶级的种种凌x辱和迫害。关汉卿描写了她们的悲惨遭遇,刻画了她们正直、善良、聪明、机智的`性格,同时又赞美了她们强烈的反抗意志,歌颂了她们敢于向黑暗势力展开搏斗、至死不屈的英勇行为,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代,奏出了鼓舞人民斗争的主旋律。关汉卿是位伟大的戏曲家,后世称关汉卿为“曲圣”。1958年,曾作为世界文化名人,在中外展开了关汉卿创作700周年纪念活动。同年6月28日晚,国内至少100种不同的戏剧形式,1500个职业剧团,同时上演关汉卿的剧本。他的剧作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等,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外国人称他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生平
有关关汉卿生平的资料缺乏,只能从零星的记载中窥见其大略。据元代后期戏曲家钟嗣成《录鬼簿》的记载,“关汉卿,大都人,太医院尹,号已斋叟”,“太医院尹”别本《录鬼簿》作“太医院户”。关于关汉卿的籍贯,有大都(今北京市)(《录鬼簿》)、解州(在今山西运城)(《元史类编》卷三十六)、祁州(在今河北)(《祁州志》卷八)等不同说法。查《金史》或《元史》均未见“太医院尹”的官名,而“医户”却是元代户籍之一,属太医院管辖。因此,关汉卿很可能是属元代太医院的一个医生。《拜月亭》中,他有一段临床诊病的描写,宛若医人声口,可以作为助证。
元末朱经《青楼集·序》载:“我皇元初并海宇,而金之遗民若杜散人、白兰谷、关已斋辈,皆不屑仕进,乃嘲弄风月,流连光景。”杜散人即杜善夫,是由金入元的作家,白兰谷即白朴,金亡(1234)时才8岁,估计关汉卿的年代同他们接近,也是由金入元的作家,关汉卿今存〔大德歌〕10首,“大德”是元成宗的年号 (1297~1307),上距金亡已70年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关汉卿约卒于元成宗大德元年(1297)以后,他的生年,估计在1220年左右。《录鬼薄》作者钟嗣成称关汉卿为“前辈已死名公”,说“余生也晚,不得预几席之末”。《录鬼簿》成书于1330年,故将关汉卿卒年定在1300年左右,当去事实不远。
南宋灭亡(1279)之后,关汉卿曾到过当时南方戏曲演出的中心杭州,写有〔南吕一枝花〕《杭州景》套曲(中有“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句)。还曾到过扬州,写曲赠朱帘秀,有“十里扬州风物妍,出落着神仙”句。
关汉卿是一位熟悉勾栏伎艺的戏曲家,《析津志》说他“生而倜傥,博学能文,滑稽多智,蕴藉风流,为一时之冠”。明代臧晋叔《元曲选·序》说他“躬践排场,面敷粉墨。以为我家生活,偶倡优而不辞”。关汉卿在元代前期杂剧界是领袖人物,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据《录鬼簿》、《青楼集》、《南村辍耕录》记载,他和杂剧作家杨显之、梁进之、费君祥,散曲作家王和卿以及著名女演员朱帘秀等均有交往,和杨显之、王和卿更见亲密。
关汉卿的生平有哪些介绍?
关汉卿(约1230~约1300年)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中国古代戏剧创作的代表人物,生平事迹不详。南宋亡之后,他不愿做官,便出入歌楼、戏场之中,为人倜傥不羁,滑稽多智,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在元代杂剧作家中,他的创作活动开始得比较早,是元代杂剧界领袖人物。他擅长歌舞,精通音律手梁,不但闹备创作了大量为人民所喜爱的戏剧,而且能粉墨登场,亲自表演毕弯运。他一生共创作六十三个剧本,保留至今的只有十五个。
关汉卿的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其中《窦娥冤》被誉为世界十大悲剧之一。关汉卿一生创作了六十余部杂剧,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
关汉卿是哪个朝代的 关汉卿的简介
1、关汉卿是元代的人,关汉卿出生于金末,医户家庭的出身,生活条件明显优越于一般百姓,才使得他能在教育远未普及的封建社会,尤其是在一个连年战事、社会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有幸接受了教育,而且教育程度相对也比较高。
2、元统一全国以后,按照关汉卿行医世家的出身,被政府编入”医户“,实际上是一个接近群众的普通下层医人,编剧和演出活动只不过是兼李档旅职和谋生的手段。他一生的戏剧创作十分丰富。剧目有六十多个,剧本大多散佚。他的杂剧,有悲剧、有喜剧,题材广阔,深刻地揭露了元代腐朽黑暗的社会现实。
3、他的《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单刀会》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他的《感天动哪凳地窦娥冤》是元剧中最优秀最光辉的剧本,它犹如一篇声讨元代统治者的檄文,通过纯洁、善良的窦娥的悲剧,揭露蠢岩了元代社会高利贷盘剥、地痞流氓横行和官吏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罪行,鞭挞了元代社会的混乱、畸形和吃人的丑恶本质。
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关汉卿简介
关汉卿,一个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前前后后为戏曲文化贡献了非常多的资源,在有限的时间里,带给人们很多不一样的惊喜,这样伟大的戏剧家怎么能让人不敬重,接下来戏曲大全,就带你一起来了解关兆简汉卿。
关汉卿(1219——1301年),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晚号已斋(一说名一斋)、已斋叟粗闭。汉族,解州人(今山西省运城),其籍贯还有大都(今北京市)人,及祁州(今河北省安国市)人等说,与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以杂剧的成就最大,今知有67部,现存18部,个别作品是否为他所作,无定论。最着名的是《窦娥冤》。关汉卿也写了不少历史剧,《单刀会》、《单鞭夺槊》、《西蜀梦》等,散曲今在小令40多首、套数10多首。他的散曲,内容族凳裤丰富多彩,格调清新刚劲,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关汉卿塑造的“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不伏老〉)的形象也广为人称,被誉“曲圣”。
在关汉卿生活的时代,政治黑暗腐败,社会动荡不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十分突出,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的剧作深刻地再现了社会现实,充满着浓郁的时代气息。既有皇亲国戚、豪权势要葛彪、鲁斋郎的凶横残暴,“动不动挑人眼,剔人骨,剥人皮”的血淋淋现实,又有童养媳窦娥、婢女燕燕的悲剧遭遇,反映生活面十分广阔;既有对官场黑暗的无情揭露,又热情讴歌了人民的反抗斗争。慷慨悲歌,乐观奋争,构成关汉卿剧作的基调。
剧目简介:
《录鬼簿》着录关汉卿杂剧名目共62种(今人傅惜华《元代杂剧全目》着录关剧存目共67种),今存18种,其中几种是否关作,人们尚有不同意见。现将诸本简介如下:
1、《感天动地窦娥冤》:四折一楔子。此剧第四折写窦天章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据《元史·百官志》与《南村辍耕录》记载,至元二十八年(1291)改按察司为肃政廉访司。知此剧当作于至元二十八年之后,是关汉卿晚年的作品。此剧现存版本,主要有明代陈与郊编、万历十六年(1588)龙峰徐氏刊刻《古名家杂剧》本,明代孟称舜编《古今名剧合选·酹江集》本和明代臧懋循编《元曲选》本。臧懋循曾参照多种藏本进行加工校订,故关剧诸版本中以臧本为最佳(下同,不一一注明)。
2、《望江亭中秋切鲙》:共四折。现存明息机子编万历二十六年(1598)《杂剧选》本、明王骥德编万历顾曲斋刊《古杂剧》本和《元曲选》本。前两本剧名作《望江亭中秋切鲙旦》。
3、《赵盼儿风月救风尘》:共四折。现存版本,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4、《包待制智斩鲁斋郎》:四折一楔子。《录鬼簿》于关汉卿名下未着录此剧,故本剧是否关作,有人持怀疑态度。但明代《古名家杂剧》本和《元曲选》本都题“关汉卿撰”;《今乐考证》、《曲海总目提要》诸书也题“关汉卿撰”。从剧作艺术风格看来,也与关剧肖似。且第三折张圭唱词中曾引用与关氏“莫逆交”的杨显之《酷寒亭》剧中的故事,故在未有新的否定材料发现之前,可暂定为关作。现存主要有《古名家杂剧》本与《元曲选》本。
5、《包待制三勘蝴蝶梦》:四折一楔子。孟称舜、曹栋亭刊本《录鬼簿》未着录此居,故有人疑非关作。但天一阁本《录鬼簿》、《太和正音谱》、《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均题关汉卿撰,故可以肯定为关作。现存有《古名家杂剧》及《元曲选》本。
6、《杜蕊娘智赏金线池》:四折一楔子。现存有《古名家杂剧》本、顾曲斋《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及《元曲选》本。
7、《钱大尹智宠谢天香》:四折一楔子。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及《元曲选》本。
8、《温太真玉镜台》:四折。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古今名剧合选·柳枝集》本与《元曲选》本。
9、《尉迟恭单鞭夺槊》:四折一楔子。现存明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和《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本。后二本题尚仲贤撰。尚仲贤所作为《尉迟恭三夺槊》,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故从赵琦美钞校本,定为关作。
10、《关大王独赴单刀会》:四折。现存《元刊杂剧三十种》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及近人王季列编《孤本元明杂剧》本。《录鬼簿》与《元刊杂剧三十种》着录本剧名目为《关大王单刀会》,脉望馆本作《关大王独赴单刀会》。
11、《王闰香夜月四春园》:四折。《录鬼簿》有《钱大尹鬼报绯衣梦》,即本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简名《非衣梦》,题目正名为“王闺香夜昂四春园,钱大尹智勘非衣梦”。说集本、孟称舜本《录鬼簿》简名《绯衣梦》,《也是园书目》作《钱大尹智勘绯衣梦》。现存《古名家杂剧》本、《古杂剧》本与《脉望馆钞校古今杂剧》本。
12、《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五折一楔子。本剧是否关撰,尚不能肯定。剧中较多描写了关剧其他本子中未出现过的农村生活场景,还采用了五折一楔子的形式。这在关剧中属破例。
13、《邓夫人苦痛哭存孝》:四折。现存有《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4、《山神庙裴度还带》:四折一楔子(楔子在第四折前)。按元末明初贾仲明也有《裴度还带》剧,天一阁本《录鬼簿续编》题目正名为“长安市璚涯报恩,山神庙裴度还带”。因此有人认本剧为贾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5、《状元堂陈母教子》:四折一楔子。本剧名目孟称舜本、曹栋亭本《录鬼簿》俱不载,思想倾向、艺术风格和关汉卿其他喜剧不类,疑非关作。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本与《孤本元明杂剧》本。
16、《闺怨佳人拜月亭》: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一楔子。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7、《诈妮子调风月》:原本未分折目,实应为四折,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仅存曲词及部分科白。
18、《关张双赴西蜀梦》:有《元刊杂剧三十种》本,无“题目正名”及科白,仅有四套曲词。
仍流传剧目,此外有剧目流传的尚有下列45种:
1、董解元醉走柳丝亭(《录鬼簿》着录剧名,已佚,下同)
2、丙吉教子立宣帝
3、薄太后走马救周勃
4、太常公主认先皇
5、曹太后死哭刘夫人
6、荒坟梅竹鬼团圆
7、风月状元三负心
8、没兴风雪瘸马记
9、金银交钞三告状
10、苏氏进织锦回文
11、升仙桥相如题柱
12、金谷园绿珠坠楼
13、汉匡衡凿壁偷光
14、刘夫人书写万花堂
15、吕蒙正风雪破窑记
16、晏叔原风月鹧鸪天
17、姑苏台范蠡进西施
18、开封府萧王勘龙衣
19、柳花亭李婉复落娼
20、甲马营降生赵太祖
21、贤孝妇风雪双驾车
22、双提尸鬼报汴河冤
23、老女婿金马玉堂春
24、宋上皇御断姻缘簿
25、崔玉箫担水浇花旦
26、隋炀帝牵龙舟
27、风雪狄梁公
28、屈勘宣华妃
29、月落江梅怨
30、管宁割席
31、白衣相高凤漂麦
32、孙康映雪
33、唐明皇哭香囊
34、唐太宗哭魏徵
35、武则天肉醉王皇后
36、翠华妃对玉钗
37、汉元帝哭昭君
38、刘夫人救哑子
39、刘盼盼闹衡州
40、吕无双铜瓦记
41、风流孔目春衫记
42、萱草堂玉簪记
43、楚云公主酹江月
44、鲁元公主三噉赦
45、醉娘子三撇嵌
【结束语】戏曲文化,在我们身边出现的似乎是越来越少了。而且许多人也不再去听这些传统的戏曲,但是这么一个值得留恋的东西。我们又怎么能把它丢了呢?
中国古典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源远流长,经历过各个朝代的文化积淀,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古代诗词,如《诗经》、《楚辞》、《汉乐府》等,在文人之间流传,影响着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在社会上也起到了弘扬文化的作用。而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则为后世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此外,中国古典文化还包括了古代哲学思想,如儒家学说、道家学说和佛家学说,都给后代留下了璀璨的文明光芒。中国古典文化的发展从古至今,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底蕴,是一种珍贵的文化宝藏,也是中国文化的灵魂所在。今天分享的关汉卿简介的内容以及关汉卿简介50字的知识,希望大家会喜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